合同管理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

一是制定了《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村集体各项收入必须全额、及时上交中心,村集体支出实行“联签”制度,必须由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其中对于小额支出单据实行报帐管理,由乡镇“三资”中心审核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管理心得体会【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五篇】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1、“六项制度”控源头

一是制定了《资金收入支出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村集体各项收入必须全额、及时上交中心,村集体支出实行“联签”制度,必须由支部书记、村主任签字,其中对于小额支出单据实行报帐管理,由乡镇“三资”中心审核后,在备用金中列支(村备用金一般在2000元以下)。二是制定了《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的登记、使用、处置等方面做出规范合理的规定,达到产权明晰、使用规范、收益分配合理、保值增值的目的。三是制定了《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以及经济合同档案的保管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村集体经济秩序。四是制定了《农村重要经济事项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试行)。村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引进市场机制,采取公开竞价、招投标等方式进行,实行“阳光操作”。对招投标过程中招标申请、开标评标、中标公示以及监理制度等各环节都做了具体规定,有效规范了农村招投标市场,积极防止了集体资产流失。五是制定了《审计制度》。明确了各类审计事项,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六是制定了《报账员管理制度》。各村设报帐员一名,由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提名推荐,“三资”中心考核,取得《农村会计上岗证》后,聘任上岗,并接受“三资”中心和村“两委”的双重领导。

2、“五个统一”促规范

一是统一组织形式。各乡镇依托乡镇财政所,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中心,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主任由各乡镇长兼任,设总会计和总出纳各1名,会计1-3名,中心人员应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个村只设1名报账员,取消村出纳、村会计。报账员由村两委提名,村民代表会议决定产生。“三资”中心所需办公经费由乡镇财政支付。二是统一核算。按照“一村一账”方式进行核算管理,实行财务电算化,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报账员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及时到中心结算,“三资”中心将各村的“三资”情况录入微机,定期进行增减更新,实现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电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三是统一代管公章。“三资”中心统一设立公章管理专柜,将各村公章统一管理。四是统一归档。“三资”中心分村设立档案专柜,对各村移交的资产、资金、资源清查表要统一归档,建立“六账两簿”即:资金清查台账、资产清查台账、资源清查台账、人力资源台账、“四议两公开”台账、民主评议村干部台账,公章使用情况登记簿、合同登记簿。五是统一培训。组织报账员、“三资”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3、“四道关口”把审核

严格执行报账程序,实行联签会审制度,每项支出都要按照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标明用途并由经手人签字,一关是报账员审核关。审核支出原始单据的合法性、完整性;
二关是村主任审查签字关。村主任按照规定的标准对支出单据进行审查签字;
三关是村支书审批关。村支部书记对支出单据进行审批签字。四关是“三资”中心审计关。逐据进行审计,加盖三资中心章方能入账。同时按照不同金额实行民主管理。500元以下小额支出由支部书记、村主任研究后方可开支;
500―2000元支出由两委班子研究后方可开支;
2000元以上,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由乡镇“三资”中心报乡镇主要领导审批后方可开支入账。

4、“三种途径”强监督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法 项目教学法 自治自理能力

一、什么是项目管理法

项目管理法的产生是源于项目教学法的一些操作。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这种教学法最初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参考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与显著效果,同时结合职高学生的特点。笔者觉得可以在职高班级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法。因此,项目管理法可以理解为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件事(项目),通过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来发挥集体的团队力量,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并通过项目的提出者(班主任)的公正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职高班级管理中采用项目管理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社会能力是十分有利的。班主任将纷繁复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以合理的项目形式分配给所教育的学生,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合作方式完成具体项目。这样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二、培养职业高中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1.自治自理能力

所谓自治自理能力,包括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相对于职业学校教育来说是一种内在教育。这种教育使得学生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负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学生间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无形中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了自治自理的能力。

2.提高职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势在必行

职高班级管理的难度要比普通高中的管理难度大很多。再则现在的教育形式变化很大,生源在减少,而重点普高、次重点普高又在以各种名义扩招。这就减少了职高的生源,更直接影响了职高的招生质量。就去年高一招生情况看,目前职高新生存在“四差”。

(1)学习基础差。受目前高考形势影响,成绩稍好一点的学生都报考普高,家长也对职高的认识不足,宁愿花钱读普高也不选择职高。这样导致职高招来的学生绝大多数学习基础极差,态度不端正,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2)纪律观念差。职高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被列入差生行列。长时间的散漫管理导致了这部分学生无视纪律法规,不良习惯很多,吸烟、打架、旷课等事件屡禁不止。

(3)卫生习惯差。由于职高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加上父母对独生子女过于爱护,很多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差,卫生习惯差,教室、寝室卫生要求远远达不到学校要求。

(4)思想意识差。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对未来很迷茫,抱着过一天混一天的心态,严重缺乏个人荣誉感。如此情况,职高班主任每天在校管理时间基本在12小时以上,早上到校抓早自修,晚上到宿舍点名、管理就寝。从管理难度到管理强度都超过了普通高中。

犹如前面所讲,职高整体现状不容乐观。因此职高班级管理多数也存在被动管理的局面,多数职高班主任也处于迷茫、疲于应付的状态。目前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一直在倡导爱心教育、希望教育、素质教育等,但是现实的学生状况和教育状况,导致职高班主任的工作缺乏创新,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提高职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势在必行。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班级常规建设的基础,其归宿点落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上。其次,从教师角度出发,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实状况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更需要从“他律”变成“自律”。当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自律的时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往往会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而治”的境界,合理运用项目管理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

三、运用项目管理法提高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项目管理法的操作步骤以行动为导向,同时结合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大体来说,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法分五个操作阶段进行:确立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和归档或结果应用。

我们这里所说的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对象是职高生,而职高的学生不同于普高的学生。所以,在具体的职高班级管理中使用项目管理法除了要遵循一定的理性操作步骤(如上述五步)外,还要考虑到一些感性的因素(用心了解、精心选取、细心指导、专心评价),尤其是项目的选取与项目实施计划的制订上要考虑充分。结合职高班级管理现状及职高学生的特点,在职高班级管理中使用项目管理法应遵循如下操作步骤。

(1)用心了解学生——项目管理法的前提。项目的具体完成者是学生,要通过项目管理法来提高素质、改变观念的对象也是学生。因此,在给学生布置具体项目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知道所面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如何,他们是否愿意或者能否胜任这个项目,学生对于项目是否合作,是否感兴趣。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那么在选取项目或制订计划时便可以考虑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一集体参与原则。这也是项目选取的前提。

(2)精心选取项目——项目管理法的基础。考虑到采用项目管理法的实际意义,在项目的选取上要突出项目的实践性、趣味性、合作性,因此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根据学校的工作布置、本班的班风状况、学生的生活状态等多方因素来确定具体的项目。比如运动会上广播操的入场形式的选定、教室美化竞赛的美化设计方案、班级班徽的设计等等。要从时间到空间、任务到人物多方面考虑,选取合理、高效的项目,以达到高效、合理的教育目的。

(3)细心指导过程——项目管理法的保证。教师的细心往往会使整个项目的进展顺利,使项目的结果更实效,项目管理法的效果更突出。在前面的早自修时间安排方案项目中,学生的初步方案太过于理想化,在实际的班情中是不可行的;
或者是在方案的设计中出现了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能力不足以协调矛盾时,老师的合理协调、细心指导尤为重要。另外在项目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需要班主任的监督与协助,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去配合。只有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在完成的项目多么受重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提高了积极性。

(4)专心评价结果——项目管理法的关键。项目结果的评价关系到项目所要体现的意义与价值是否能真正得以体现。一个项目的完成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比如说一个项目的完成也许要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那么在最终的评价上要十分注重公正性与全面性,尤其是对项目实施者的付出给予高度评价。这样这个项目才可以达到项目成果与项目意义双赢的效果。

四、项目管理法的实施效果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使得班集体建设进入了良性循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治自理能力提高

在职高的班级管理中运用项目管理法,班级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各种项目的操作完成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在班级的不同管理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他们彼此相互支持、共同协作,无形中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观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会为了整体利益而相互监督、相互帮助,逐渐的,班级管理便进入了学生自治自理的管理模式中。

2.学生自信心明显提高

笔者实施项目管理法的对象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自信不足、自卑过度。在项目管理法的操作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换句话说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就感。成就不管大小,总是成功的基石。所以在各种项目的完成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学生的自信心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3.班级竞争意识增强

项目管理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这两方面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他们有了比较正确的自我意识,敢于、善于参加各种班级内部和学校组织的竞赛项目。笔者所带班级在高二时获得的很多奖项是高一时想都没想过的,而且他们在今年的很多比赛中报名人数都超出了学校规定的名额,都是先在班级内部开展比赛后再选出代表参加学校的竞赛。显而易见,他们的竞争意识已经形成。

4.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笔者一直认为项目管理法是一种双赢的管理方法。一方面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得以减轻,另一方面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得学生成为最大的赢家。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协调能力。在笔者的班级里,班级干部会自主组织班团干部会议、寝室长会议,然后会把详细的会议记录给教师。他们会把一些需要教师来强调的事以文字的形式写给笔者,会在教师出差回来的时候把班级的情况以文字的形式汇报给笔者,对于班级存在的问题首先由相应班级干部在读报课时在全班提出,并制定解决办法。项目的操作使得他们懂得在做事情前制定详细的计划了。总之,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班级从“管理”走向“经营”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体育教学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体育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主要的观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又离不开体育教学管理,因此,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情况是衡量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偏差,在普通高校整体工作中,体育教学工作往往被边缘化,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差、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等问题。该文主要围绕学习共同体理论展开论述,从这一理论新视角,针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1学习共同体

1.1学习共同体概念的解读

“学习共同体”一词,在目前教育改革思潮和实践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1]。有学者认为,学习共同体理论当中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理论,可以说,学习共同体理论能承载起当今教育改革的宏大构想[2]。滕尼斯(Tnnies)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他于1887年出了一本名为《共同体与社会》(CommunityandSociety)的著作,该著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对人类社会进化的两极对比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共同体理论。滕尼斯对“共同体理论”概念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后来人们对共同体的研究[3]。经过查看资料显示,共同体学习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流行,其中塞吉欧维尼(T.J.Sergiovanni)是比较有标志性的人物,他于1993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议上提出,学校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传授知识的组织,应该转化为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正是这次的发言,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概念兴起的标志。1994年,塞吉欧维尼在《建立学校共同体》(BuildingCommunityinSchools)这一著作中又提出了共同体的重要性。1995年,博耶尔(E.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TheBasicSchool:ACommunityforLearning)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博耶尔(E.Boyer)还定义了“学习共同体”的三大特征,即:“共同的愿景、教师作为领导者、家长作为合作者[4]。”从此,学习共同体理论被正式引入学校教育。在国内,有关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张建伟博士在《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中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最具有代表性:“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5]。”

1.2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理论基础

1.2.1理论基础一:教育本质论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并且人们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无意识的开始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不断地熏陶个人的意识、发展个人的能力、锻炼个人的思想、形成个人的习惯并激发个人的感情和情绪。”从教育家杜威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成长的人与文化相互互动、影响的过程。在学习共同体概念中,同样强调的是一个团体成员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分享等形式相互合作、相互互动、相互反思等过程。1.2.2理论基础二: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学习者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所达到的意义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称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6]。而学习共同体所强调的是在共同体的情境下,各个成员之间通过相互互动、相互影响与作用,最后实现对知识与意义的建构。1.2.3理论基础三:社会互动论在互动论观点中,教育的本质是人际关系的融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以利于学习者个体知觉的分化,并且将新的资料准确无误地整合到学习者个人知觉之中的活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1)教育是一种社会化过程。(2)互动产生更加有意义的学习。(3)不断自我认知与自我理解。在互动论者看来,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何学会更好地同他人融洽相处,如何学会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如何学会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世界的方式生存于客观世界之中[7]。反观学习共同体,可以得知,团体各个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认知风格,大家可以扬长避短。同时,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又有利于成员自尊、自重情感的产生[8]。

1.3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

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团体成员之间首先要树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目标是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基石,仿佛一盏明灯,照亮大家前进的方向,共同一致的目标既能体现出团体成员的责任感,同时又能反映出团体成员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确定以后,团体中的成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合作等众多的活动,进而实现对知识与意义的构建。与此同时,团体各成员对共同体的众多活动和自我进行反思同样至关重要,目的是促进整个团体和自我得到发展和完善。最后,在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上,形成团体成员对共同体的归属与认同。所以,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系列活动过程构成的,概括起来是:共同目标的确立、学习与合作的进行、研究与建构的完成,最后各成员的反思以及认同与归属的形成,整个过程构成了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8]。

2从学习共同体理论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探讨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思想上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偏差,在普通高校整体工作中,体育教学工作往往被边缘化,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存在受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化水平不高、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差、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等问题。基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从学习共同体理论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行探讨,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在高校中建立从教务处到体育部教务管理人员的体育教学管理学习共同体。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实现体育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研究、合作、分享、建构、反思、认同与归属,在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自我发展提高的同时,使得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得到提升。2.1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各成员应建立共同的目标。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主体应该是体育教师和全校学生。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首先应该明确共同的管理目标是“一切以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以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尊重体育教育规律、尊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情感、个性化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2.2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各成员应相互学习、研究与合作。在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明确“一切以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中心,以高质量的服务为宗旨”的共同管理目标之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围绕该目标,针对体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各项实践活动、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研究与合作等活动。首先,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观念,系统地学习教育学、教学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等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其次,针对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实践领域存在的众多实际问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体育教学管理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管理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各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体育教学管理成员之间还需要通过合作来商讨。体育教学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究与合作的整个过程,也是彼此之间实现共同提高的过程。2.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各成员应进行建构与反思学习共同体中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与过程。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团体各成员在学习、研究、合作的基础上,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知识与意义的建构,这一过程能够使得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更加全面而深刻地掌握体育教学管理的规律、性质以及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反思是每个人的重要品质,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通过反思可以提高其工作质量,实现其专业发展[8]。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中体育教学管理也可以说是一项非常专业化的工作,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是专业人员。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分析以往的经验教训、反思自我。通过这种总结和反思自我,对于体育教学管理整个共同体的理解才能更加清晰、到位。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的教学管理能力与专业发展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共同体的发展。2.4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各成员应形成认同与归属。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中,高校教学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认同与归属对于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整个体育教学管理共同体过程中,成员的认同与归属所形成的前提是共同目标的确立,关键的部分是学习、研究与合作的开展,核心的部分是建构与反思的进行。因此,在具体的体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以上几部分内容,因为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经历过这些过程之后,才能逐步建立起对体育教学管理共同体的认同与归属,他们彼此之间才有更大的动力去实现更高的目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3结语

尽管高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管理队伍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但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能否再向前迈入一个新台阶,关键在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于新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对于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与学习共同体理论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理解。

作者:刘英梅 吴明 单位:南京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2]杭花平.基于合作超越合作——学习共同体理论应用于体育类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80.

[3]李慧凤,蔡旭昶.“共同体”概念的演变、应用与公民社会[J].学术月刊,2010(6):20.

[4]陈晓端,任宝贵.当代西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师教育,2011(1):21.

[5]张建伟.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J].中国远程教育,2000(增刊):52-54.

[6]建构主义理论[EB/OL]..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保障农村集体资产不受损失,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财政部颁发的《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归村、组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社区经济组织和由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后仍然保留农村集体经济性质的社区居委会或居民小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的由村委会代行其职能。

第三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其财务工作要接受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区财政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为发展集体经济服务。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合理筹集资金,加强经济核算,搞好经营管理,努力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第六条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或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管理体系

第七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成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代管本辖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帐务。

第八条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设主任一名,记帐会计若干名,出纳一名,主任负责中心全盘工作。各村不再设立会计和出纳岗位,只设一名报帐员,负责报账和本村现金代收代付工作。

第九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提出委托代管申请,并与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将本组织所有帐务委托中心统一管理,明确双方权力和义务。实行委托代管之后,各村、组不得另设帐目。

第十条在不改变村组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核算单位的前提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单位分别建立帐簿,开设银行帐户,业务独立核算。银行存款实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双印鉴”管理,各留印鉴为:村财务专用章(中心会计保管)经联社主任(或村长)私章、组长私章和中心主任私章。

第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村民收取各种费用,必须使用市农业局统一监制的收款收据。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刻制票据专用章,监管本辖区统一收款收据的使用。

第三章人员职责

第十二条村集体经济组织报帐员的任用,应该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本村报帐员。

第十三条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任或村委会主任是本村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职责:

(一)、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对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签名并盖章;

(三)、应当保证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报帐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机构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四)、对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主任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二)、做好中心内部人员的组织分配协调工作;

(三)、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

(四)、对各村报帐票据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

(五)、坚持勤俭办事原则,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六)、及时分析处理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改进方案。

第十五条记帐会计职责:

(一)、按规定设置帐薄,准确运用科目,搞好会计核算,保证会计帐务处理及时,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二)、定期进行帐务核对,做到日清月结。帐证、帐帐、帐实、帐表、达到四相符;

(三)、严格管理各种票据、帐表和印鉴;

(四)、定期编报各种财务会计报表;

(五)、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

(六)、完成其它工作。

第十六条报帐员在村委会主任和农财中心领导下工作,职责:

(一)、及时办理各种结算业务;

(二)、严格控制现金库存,保证资金安全;

(三)、遵守国家现金管理制度,在结算范围内交付现金;

(四)、村报帐员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持经办人签署事由的原始凭证,经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村民议事会,审批后及时报帐;

(五)、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六)、完成其它工作。

第十七条会计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接受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财务人员离任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办理交接手续时,由村委员会主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主任三方进行监交。

第十九条区财政局(会计局)与区农林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定期对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人员和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第四章财务管理

第二十条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使用借贷计帐方法,作好会计核算,编制各种报表。

具体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经手人和事由,手续不完备或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经办人有权拒付并向民主理财小组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反映。

第二十一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实行帐款分管制度,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支票和财务印鉴不得由同一人保管,定期对帐,定期盘点,帐务作到日清月结,帐帐、帐实相符。

第二十二条村集体经济组织严格实行“一支笔”和民主理财相结合的审批程序,任何原始凭证必须经办人签署事由,严禁白条报帐。开支300元以下由经联社主任(村主任)审批;
开支300到5000元由村民理财小组研究同意后,经联社主任签字审批,并附村民理财小组会议记录;
开支5000元以上由村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会研究同意,经联社主任签字审批,并附村民理财小组、村民议事会会议记录,方可报帐。对于可分配的土地补偿款,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提交村民大会讨论,经75%以上村民同意后形成决议,在决议上由组长、村主任签字并附会议记录,方可提款分配。购建大型固定资产或基础设施,必须签定合同,进行预算。工程完工后,必须进行验收和决算。对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审批权限,具体标准由镇(办)确定。

第二十三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加强收入管理,所有收入应及时入帐,不得帐外设帐,不得坐支现金。

第二十四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对拖欠的应收款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催收。因有关责任人造成的损失,应酌情赔偿。

第二十五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采购业务,必须明确审批人和经办人的权限、程序、责任,对超越权限的采购支付业务,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并及时向民主理财小组和上级业务部门反映。

第二十六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和存货明细帐,定期盘点,作到帐物相符,年度终了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

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按年、按季或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动。

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应分别经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决定。

固定资产实行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应当根据入帐价值或评估价值合理确定承包金或租金,并把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承包或租赁合同。

主要生产经营项目和固定资产的承包方案及承包指标,应分别经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讨论通过。

第二十七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对外投资业务实行民主决策,严禁任何个人擅自决定对外投资或改变民主决策意见。

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业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对外投资中出现重大决策失误,未履行民主审批程序和不按规定执行对外投资业务的人员,必须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有价证券管理,必须由专人管理,除在会计分类帐上设立帐户外,还应设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有价证券兑付后,本息及时入帐。

第二十九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财务服务中心每年年终应全面核算本年度的收入和支出,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搞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准确地计算出可分配收益总额,按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收益分配方案。收益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第三十条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终结,将财会资料分类整理、及时归档。不得散失、损坏、涂改或擅自销毁财务档案。财务档案的销毁,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财务监督

第三十一条村集体经济组织要设立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加强民主监督。

第三十二条村民代表议事会在财务管理上的主要职责:

(一)、讨论决定村民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和村级财务预算,以及村民委员会提出的涉及村务方面的重要问题;

(二)、向群众宣传村民代表议事会决定,并带头执行村民代表议事会决定;

(三)、广泛搜集村民意见,及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工作建议,否决村民委员会违犯法律、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本村实际的提议。

第三十三条民主理财小组的产生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以村民代表为主组成的不含村干部的民主理财小组,对财务活动进行公开监督。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议事会选举产生,一般由5—7人组成。

第三十四条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

(一)、有权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有权代表群众查阅审核有关财务账目,反映有关财务问题;

(三)、有权对财务公开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四)、有权向上一级部门反映有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第三十五条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实行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相结合的方式。镇办农财中心每季度末了5日内必须按照原始收支项目,依照时间顺序将本季度各村、组收支情况列出公开清单,加盖农财中心公章,提供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进行公开。对重大收支项目和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随时公开。各村、组财务公开后要设置意见箱等不同方式来征求群众意见,及时

解决反映问题。

第三十六条区民政局具体负责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农村集体财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

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对各镇办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第三十七条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具体负责我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干部的任期、离任的审计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审计范围: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决算情况:

(二)、村、组企业上交资金和承包金、租金等收入及使用情况;

(三)、村、组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离任经济责任;

(四)、集体资产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

(五)、按规定需要审计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九条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根据区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编制本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第四十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当根据全区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事项,编制本镇办具体的审计方案,组建审计机构,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工作结束后,应当将审计工作总结和审计结论一并送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备案。

重大审计事项或重点村组的审计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负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或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责令限期纠正,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一)、未按规定配备或者随意撤换财会人员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

(三)、对应经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理财小组会议决定的事项而未提请讨论擅自决定的;

(四)、未建立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的;

(五)、未按规定定期公布帐目和报告财务决算情况的;

(六)、未将财会资料整理归档的;

(七)、挪用生产性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或将专用基金挪作他用的;

(八)、挪用、平调村组集体财产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或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责令限期纠正,追还被侵占或挪用的资金,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对多次违反拒不纠正的,可建议免去或撤销其职务,可能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一)、擅自决定借出款项或擅自核销欠款的;

(二)、擅自决定变卖或报废处理固定资产的;

(三)、违反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擅自批准财务支出的;

(四)、不如实提供财务帐目及有关资料的;

(五)、非法占有集体资产的;

(六)、涂改、伪造、毁灭帐簿、凭证的;

(七)、擅自销毁财务档案的;

(八)、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

(九)、挪用、克扣救灾防灾、抚恤救济等专项资金和物资的;

(十)、拒绝、阻挠依法进行财务监督、检查或拒不纠正违纪行为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同时又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主管部门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但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罚款。

第四十四条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泄露秘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或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分析解释个体和群体在组织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是工业心理学的一门分支。现代管理心理学多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前提,马斯洛认为人有不同的需要,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动机不同。罗杰斯强调人的自我完善,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所以管理心理学主要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以寻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在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对企业和组织内外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并进行有效运用,在满足组织发展需要的同时,为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使组织目标实现和员工得到发展。早在1954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就在其著作《管理实践》提出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以后随着人才竞争越发激烈,人的因素越发重要,各种关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理论不断发展,通过有效地人事管理,企业也实现了快速又健康的发展。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主要分为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发放和劳动关系管理。如何在有限的资本条件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运用,是人事管理活动的主要课题。

因为人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将心理学研究运用于社会活动中的各方面是十分必要的,而科学研究的跨学科化也将这种需要变成了可能。管理心理学与人事管理具有极大的学科交叉性,并且二者都是以在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为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偏重于理论解释和预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更注重实践和事实检验。作为管理学分支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更多地与心理学相结合,符合企业的利益追求,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将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先要找到二者的重要结合点,进而寻求具体实践方法,这对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结合点

1.个体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每一个员工保证了企业从生产到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整条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正因为企业离不开它的员工,而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不同需要的个体,所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要充分考虑个性心理。管理心理学从个体差异出发,研究人与人不同的复杂心理现象,同时总结出在面对相同或类似的组织情景时,个体心理所具有的一致性和不同个体所具有的相似性。个体心理包括人的需要、动机、能力、性格等心理倾向和特征。最成功的人岗匹配,不是录用最优秀的人,而是让最适合的人在最适合的岗位。一份全面透彻的岗位说明书,可以为人员招聘起到指导作用。另外企业在招聘新员工和岗位轮换时,辅助的心理测验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性测验和以荣格性格学说为原理编制的性格测试越来越得到人事部工作人员的青睐。

2.群体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必然隶属于某个群体,如家庭、班级、学校、工作单位等,企业是其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群体心理是一个群体的成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共有的心理活动。管理心理学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包括人际关系、群体凝聚力、信息沟通、公平意识和公平敏感性等。尽管个体心理在人事活动中十分重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还是致力于对群体的共同管理。另外,个体离不开群体,群体的共同心理往往也反应着群体内大部分个体的共同需要和愿望。与正式群体相比,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更容易忽视非正式群体,由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时刻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核心人物往往比正式群体的领导人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如绩效考核时,如果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只有某个部门整体考核要求,而在非正式群体内,可能有人超额完成却获得相同的薪酬,那么由此产生的不公平感会显著降低工作效率。如何把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平衡,是人事工作者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3.组织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个体组成了群体,而比群体更加正式的企业形式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际上就是在组织中对个体和群体的管理。管理心理学所研究的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也都是在组织中的特殊存在,而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普遍存在。组织心理的研究内容包括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等,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组织心理有一个良好的认识与应用。以企业文化为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与精髓,研究表明,优秀健康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员工的发展,而且会显著延长企业的寿命。赫茨伯格认为,企业不仅要满足造成员工不满的保健因素,更要尽力创造使员工满意的激励因素,而良好的组织文化意味着和谐公平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员工的不满和彼此纠纷,对于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会有极大帮助。

4.领导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心理是指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企业和组织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领导心理包括领导素质、领导能力、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等。在企业的层次结构中,广大员工是基础,而中高层领导是关键。一个企业的领导方式选择,通常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形式、集权程度、文化氛围甚至发展空间。人事管理活动往往是由企业中高层来决策、组织和执行的,有效的领导方式是成功人事管理的保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要求企业重视领导心理的决定作用,平衡员工与组织的目标并使目标趋向一致,使员工与企业达到双赢。

三、如何将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1.加大研究力度,促进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管理心理学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实验研究来推动理论本身的进步与完善,而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便是很好的例证。霍桑实验比起其他实验而言更能推动理论的发展的重要之处在于,其实验过程完全是在真实情景之下,而这一点正好符合了管理心理学理论所要求的情境性和适用性,并且霍桑实验对于企业绩效的增加也预示着以管理心理学为基础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可能与潜力。

2.管理者要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引导。企业领导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加大领导者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首先,领导者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员工提供行为榜样。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通过亲手销毁质量有问题的冰箱并且同时带头扣除自己工资的方式,起到了树立形象和规范行为的双重作用,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第二,领导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科学的驾驭企业的管理过程。领导者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管理学原理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还要加深对于企业和员工的了解,确立适合企业发展和员工进步的战略规划与具体目标,从而科学得把握管理的全过程,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进步。第三,领导者要采取激励手段,如提高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参与水平等方式,保证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满意感,促使员工更好地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去。

3.建立反馈机制,加快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许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理论如“经济人假设”已经不再适用,一方面企业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的许多新的挑战,这就给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增加了许多困难。因此从科研的角度而言,研究者必须跟紧时展的潮流,立足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转变固有的僵化的观念,将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反馈到理论的更新过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促进管理心理学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水平上的结合。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是否给企业带来了利润,才是检验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企业人事活动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所以要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检验企业的绩效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分析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带来的。另外可以通过调查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方式,从员工本身获得真实的反馈,检验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后,是否真正有助于改善员工的工作和心理情况。所以将管理心理学理论运用到企业人事管理实践,要建立研究者、企业、员工三方面的反馈机制,加快信息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效率,加快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进程。

四、将管理心理学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将管理心理学应用到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可以带来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更能推进企业员工的不断完善和自我发展。

管理心理学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来拓宽自身的理论研究。纵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三大发展阶段,从古典管理心理学阶段的“经济人”理论到行为管理学阶段的“自我实现人”假设再到现代管理学阶段注重个性发展和人际关系,管理心理学不断深入如何运用心理学来管理人的研究,不断地指导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给管理心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管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事活动的作用日益显著,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日益亲密。

将管理心理学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最大限度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任何管理方式都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管理心理学对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能够充分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领导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进而达到甚至超额完成企业的绩效目标,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在足够的经济实力下,企业才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和投资公益事业等方式,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企业与员工是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员工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两者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现代管理心理学更注重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员工的自我发展和人格完善。如今,员工不再是企业中的工作机器,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员工的自我完善,已不仅仅是企业追求商业利益的手段。人的完善,要求人知道自己生存的价值,努力寻求有意义的人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提高经济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精神追求也要得到满足。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合同管理 五篇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五篇】 合同管理心得体会(精选5篇) 合同管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