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五篇】

前不久,网曝一位80后的富二代杀害90后妻子的新闻,让人非常震惊,也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对于如何教育好他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责无旁贷。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五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新晃县幼儿园小三班 蒲雨霏妈妈

前不久,网曝一位80后的富二代杀害90后妻子的新闻,让人非常震惊,也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对于如何教育好他们,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责无旁贷。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却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女儿今年三岁半了,她的成长教育成为我们家最大、最难的家庭作业,作为父母,谁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虽然自己知道女儿在同龄人中不是最好,但我希望通过家庭教育让她会变得更好。

一、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情操才能为人生打下坚实基础。今年3月份在学雷锋的活动月里,当看到幼儿园的走廊上挂着雷锋的头像时,我就告诉她“这个叔叔最喜欢帮助别人了,你要向他学习哦!”虽然她听得似懂非懂,但从生活的细节中我会试着让她明白如何去帮助别人,比如买东西时我让她帮我提小袋子、打扫住房楼梯时帮我倒水等她力所能及之事。在我们谆谆教育下,女儿在学校里能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并且常常自豪地说:“我有好多的同学,有五个是我最好的朋友。”

二、注意学习方式方法

每天我总要抽时间看看女儿班上的博客,看看她每天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回家后不时的考考她,看她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如何,找出她的缺点,要求老师帮忙改正。上个学期女儿胆子较小,通过家园共同教育,这个学期自信了很多,上课也敢举手发言了。

在家里我深信寓教于乐,不强制她去读书,毕竟还是孩子,而是投其所好让她看《儿童早教新方法》、《小小智慧树》、《双语不用教》等她喜欢的碟片,让她从动画游戏中学习或者玩玩具时告诉她如何简单的数数方法。

三、重视感恩教育

每年三八妇女节,幼儿园都会开展感恩教育亲子活动,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当活动中女儿抱着我说:“妈妈,我爱你”时我会热泪盈眶,也许她并不明白其中涵义,但我听后却感触颇深,结婚九年才迎来了她,刚出生时听力、智力筛查都没过关,现在她身心都健康,让我很欣慰,我不奢望她有多么的出人头地,但她必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小时候,因上班没空都是由爷爷奶奶带,老人对小孩过于溺爱,喜欢的食物让她独享,养成了自私的习性。现在慢慢长大懂事了,我们就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每次吃东西的时候,她会先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一部分,并且还说:“有食物要大家分享”。

四、加强自理能力培养

女儿从小体质较差,很容易生病,特别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总担心她自己穿衣时间太长会受凉都不让她穿,自己包办太多从而导致她上个学期依赖性太强而什么也不会做。这个学期,我试着放手让她做,她的自理能力比以前强了很多,都主动要求自己洗脸、涮牙、脱衣服,偶尔会有裤子前后、鞋子左右穿反的现象,肯自己动手我就很欣慰了。

以前女儿吃饭爱挑食,喜晕不喜素,没有喜欢吃的菜就不主动吃,等着大人喂,我就告诉她小白兔最爱吃萝卜和白菜,现在她慢慢地不那么挑食了并且也能主动自己吃饭了。

五、率先垂范,做好自身教育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园社区合作 小班幼儿 情绪社会化

一、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涵义

幼儿情绪社会化是指幼儿根据社会要求理解、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实现与社会要求或预期相一致的过程。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幼儿的情绪发展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也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态度体验以喜、怒、哀、乐等形式为主。小班阶段是幼儿情绪萌发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情绪发展通常表现为易感性极强,对幼儿的心理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这一阶段也是对幼儿进行积极情感教育的关键阶段。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他们会将情绪色彩表现在行为上,使得情绪情感成为了支配心理活动的关键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高级情感随之发展起来,情绪社会化倾向日益明显,并逐步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认为,3~7岁是幼儿个性的建设时期,也是情绪发展的敏感期和快速期。

(二)幼儿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控制情绪,从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过程。小班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与其个性品质、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幼儿的社会行为会逐步形成。如,在幼儿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会表现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这种社会行为会让幼儿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友好。同时,分享行为和合作行为也会得到教师、父母及他人的夸奖,助长了幼儿这种行为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稳定,最后成为幼儿的个性特征。

(三)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心理学、教育学层面来讲,幼儿情绪社会化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影响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幼儿拥有好奇、好动、好问的天性,他们在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性格,逐步提高个人能力,并且这些进步又会促使他们想要进一步去接触未知世界,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循环的过程中,良好的情绪是带动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因。

2.影响幼儿德、智、体、美的发展。身体健康、开朗活泼、聪明伶俐、乐于交往、善于表达的幼儿,往往拥有愉快、积极的情绪,这说明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发展与其自身德、智、体、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

3.影响幼儿道德的发展。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的发展早于认知的发展。在幼儿道德的发展中,情绪社会化发展会对道德认知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早期的道德萌芽现象也是通过情绪活动表现出来的,并在这种情绪活动又会促使幼儿道德的发展。

4.影响幼儿将来社会行为的发展。通过研究表明,经常出现紧张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幼儿,比其他幼儿的接受能力差,并且在其成长到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时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行为,如耐心不足、经受不住挫折、心理素质差等。而具备良好情绪的幼儿,在其成长到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时,则会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二、家园社区互动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的研究

(一)发挥幼儿园在家园社区互动中的主导作用,为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情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使幼儿培养得到最优的效果,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家园社区合作,与家长一起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园宣传、沟通、指导、组织等作用,使幼儿园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幼儿情绪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幼儿的情绪活动。幼儿园在开展活动之前可通过宣传册、活动板报、家长会等形式,要向家长宣传活动的主题,使家长了解活动的理念和目标。如果幼儿园单独实施活动计划,没有与家长进行沟通,那么家长就会对活动安排一无所知,难以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这就是说,沟通是家园合作的基础,也是家园合作的桥梁。所以,幼儿园应当认真听取家长的建议和主张,了解家长的心理,最大限度满足家长对幼儿培养的合理需求。同时,幼儿园要从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幼儿在家里的情绪活动,关注幼儿的情绪社会化发展。

2.指导和帮助家长培养幼儿,引导家长关心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幼儿园对家长进行指导是家园合作中最重要的方式。当前,许多家长在培养幼儿的观念上存在误区,如过分溺爱孩子,让幼儿园全部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等。面对这样的家长,幼儿园应运用教育理论说服家长,并在思想上对家长进行点拨,使家长明白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进而会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知道何种教育方法是合理的,这部分家长缺少幼儿培养方面的知识,幼儿园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段特点,多给家长些教育建议,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幼儿,使幼儿教育培养从幼儿园延伸到家里,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始终保持良好情绪。

3.积极开展亲子游戏,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所谓的亲子游戏具体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与幼儿家长共同组织的一种教育方式。从本质的角度上讲,亲自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从原本的封闭式逐步转变为开放式教育,这不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从而显著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而且还有助于幼儿园与家庭相协调,这样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使他们健康成长,最为重要的一点,可以使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获得充分体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幼儿园在开展亲子活动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没能深刻认识到该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对幼儿家长参与活动的素养也没能充分重视。为了使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够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幼儿园应当多创设一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比赛,这不但能够使父母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对培养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调动家长在家园社区互动中的积极性,使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在家中得以持续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培养幼儿良好情绪方面,家长只有积极与幼儿园合作,才能使培养效果达到最优化。

1.主动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关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发展。家长不仅要关注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和生活情况,还要主动了解幼儿园的培养计划和各种活动安排,成为对幼儿教育真正负责任的家长。家长要将幼儿园的活动计划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让幼儿园的培养计划得以持续进行,不能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情绪在家中被破坏。

2.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虽然幼儿园在教育幼儿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如果缺少家长的积极配合,也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教育效果。为此,家园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在配合幼儿园教育孩子时,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相一致。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除了幼儿园的努力之外,家长也必须承担起幼儿在家时的教育责任,让幼儿在家也能受到和幼儿园一样的约束,这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家长应当积极帮助幼儿弥补他们在幼儿园表现的不足。作为家长应当多抽出一些时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表现情况,然后结合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从细微之处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培养,这样可以使幼儿始终向着良好的习惯发展;
其次,家长应当按照幼儿园对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很多事情他们都不太明白,而作为家长有责任让孩子明白在家中和在幼儿园时应该是一样的,所有无理的行为都会被禁止,不良的习惯都要改掉,不礼貌的行为会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习惯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好孩子。

(三)整合社区在家园社区互动中的有利资源,让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在与社区互动中稳定发展。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综合基础的群众基础机构。他为我们居住在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群体范围内的居民,起着一种媒介桥梁作用。社区是我们信任的一个基础机构、与居民群众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关联基层组织。社区里的人们通过共同生活劳动而相互熟悉,形成共同社区意识。社区意识就是人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在小型居住社区里,人们还会形成相互帮助、相互照应的亲密情感联系。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与幼儿关系最密切的一部分,幼儿通过与社区的合作,使幼儿摆脱孤立的状态,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重要资源。因为每个社区都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特殊意义。社区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不仅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也丰富了幼儿活动的内容。社区的在与幼儿园、家庭的互动中,可以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如幼儿在参观社区中的各种机构、设施,让幼儿走进社会,了解各种社会场所,发动社区的各种人员与幼儿一起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另外,社区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这种文化无形地影响着幼儿情绪,社区的历史传统、风俗、社区的文化氛围、精神文明对幼儿的情绪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高,幼儿在社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幼儿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一致化,形成共同的合力,促进小班幼儿情绪社会化发展。

总之,幼儿情绪社会化是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家长、幼儿园、社区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所以家长、幼儿园、社区环境在幼儿情绪社会化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家长和社区要在培养幼儿良好情绪发展中形成合力,通过家园社区互动,为幼儿创造愉快、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共同关注幼儿的情绪活动和变化,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彩霞.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小学科学:教师,2012,(4).

[2]王琳.浅议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家教世界,2013,(3).

[3]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6).

[4]毛小碧.携手合作家园共育——浅谈幼儿园家园合作新思路[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1,(7).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一、研究结果

(一)教师眼中的“好幼儿园”

1.为幼儿的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精神环境

研究发现,在三个群体中,教师在评价一所幼儿园时关注的内容较为客观而全面,他们更多地是从“幼儿园能做什么”的角度出发,强调幼儿园所提供的条件的完备性,如幼儿园的硬件设备、内部管理、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家园合作等。在访谈中,他们也谈了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如,教师必须有爱心、责任心以及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
在师幼互动中要体现平等对话;
在家园合作方面要向家长汇报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有了问题要及时和家长沟通;
在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安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玩教具。

2.帮助幼儿确立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

教师普遍认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助幼儿确立一日生活常规,因为这对于组织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有效开展教育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园应对幼儿在集体中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有明确的要求。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将常规看得非常重要,在一些生活常规上更是这样:“合理膳食,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吃完,这是规定。”“要让孩子养成午睡的习惯,这对他们的身体有好处。”甚至对幼儿的游戏也有规定:“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主题,给他相应的材料。老师要观察,看孩子在哪方面发展不足。自由游戏并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的。”

(二)家长眼中的“好幼儿园”

1.保障幼儿身体健康

家长的“好幼儿园”标准更多地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而建立的。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因此他们在评价一所幼儿园时首先关注的是幼儿园能不能周全地照顾孩子。在访谈中,家长在保育方面巨细无遗的要求直接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健康的重视:“孩子经常没吃饱,回家还要吃。”“让孩子多喝水,早餐多喝点牛奶。”“要根据天气为孩子增减衣物。”“做好防蚊措施,孩子身上经常被蚊子叮咬。”“希望切实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孩子晚上入眠困难,会不会是午睡时间过长?”“饭后应稍停会儿再午睡,否则对孩子身体不好。”家长的这些质疑或要求也间接反映出目前许多幼儿园在保育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不能让家长放心。

2.让幼儿学习有成效

除了关注生理上能否得到周全照顾外,家长还关注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在访谈中,当我们问家长“您觉得目前幼儿园还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涉及幼儿的学习:“建议设计一些有助于建立数学逻辑概念的益智游戏。”“希望巩固和加强特色教育,多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希望幼儿园多教些英语,使用正规的英语教材。”“多学文化知识,多开展文艺活动。”让孩子多学习、快成长是诸多家长共同的心愿。可见,在家长眼中,知识的获得是最终目的,也是评价一所幼儿园的重要指标。

3.良好的家园联系与互动

相比于教师,家长更注重家园联系与互动。诸多家长提出:“当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惯时,希望老师能及时告知。”“希望老师多与我们沟通,多向我们开放教学活动。”“开辟多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途径,多开展亲子活动。”“班级博客内容再丰富些,最好把每周的教学内容、主题写上去,如有可能最好把孩子的表现通过邮件或博客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及时了解。”以上回答显示出家长非常希望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而幼儿园在这方面似乎做得还不够好,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

(三)幼儿眼中的“好幼儿园”

1.有爱

在幼儿心目中,好幼儿园必须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有了爱,他们才会快乐,才会喜欢幼儿园。幼儿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喜欢温柔的老师;
他们渴望老师能够喜欢自己,经常与自己聊聊天,关心自己的生活,夸奖自己做得很棒;
他们希望老师能多与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好的方面,夸自己是个好孩子;
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渴望老师能够更多地关注自己,鼓励、夸奖自己。同样,幼儿也希望得到同伴的喜爱,他们渴望小伙伴们能喜欢自己、愿意和自己玩。可见,在幼儿心目中,一所幼儿园好不好主要取决于他们能否在那里获得爱与关注,有爱的幼儿园就是好幼儿园。

2.有自由

每个人都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受别人的限制和逼迫。幼儿也一样渴望自由。在访谈中,很多幼儿提到:“我希望天天都能自由地玩游戏。”“我希望老师不要催我快点吃饭。”“我希望老师不要逼我睡觉。”这些要求反映出幼儿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游戏,去吃饭,去睡觉,渴望成人不要束缚他们的自由。而其中能够自由地玩是最重要的。他们渴望的是真正的自由游戏,没有任何附加目的,而不是教师控制下的披着游戏外衣的学习。幼儿享受的是玩的过程,只要是能让自己玩得开心、尽兴的幼儿园便是好幼儿园。

综上所述,这三类群体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来评判“何谓一所好幼儿园”。教师更多从幼儿园自身出发,强调客观条件的提供,他们的评价标准较为理性,但缺乏对人(包括家长和幼儿)本身需求的关注;
家长作为教育的“消费者”和孩子的监护人,更注重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需要直接相关的方面,但有时容易越俎代庖,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幼儿作为受教育的一方,则更强调自己内心的体验。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内容;
小班幼儿家长;
理解;
调查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儿在园要学的东西,包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在幼儿园里,年龄在3~4岁的学龄前儿童我们一般称之为小班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教工作的指导,通过幼儿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较以前的幼儿园课程有很大不同。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游戏中尝试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的内心世界,引导、支持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经验,关注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尽量尊重、满足他们的需要。但是,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家长的配合在幼儿发展的各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终身性的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所不能满足的。

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及内容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把家长纳入到教育资源中,我在本研究中将被研究对象定位为:小班幼儿家长――幼儿的父亲和母亲。旨在了解家长对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认识情况、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际状况和他们参与其中所遇到的问题,找出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问题和途径,发挥家园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的现实价值。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给幼教工作者提出思考: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中,如何真正体现家园共育的精神,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成长。

二、研究状况

当前,国内外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研究主要在于课程的界定,价值的判断,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实施方式等,但对于小班幼儿家长的了解与需求这部分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也看到现代幼儿园中的家园共育确实出现了某些令人欣喜的现象,部分家长能有意识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能尊重幼儿、呵护幼儿心灵、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但仍有家长不了解、不关注自己的孩子,盲目跟潮,只为了所谓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因此,本文认为,幼儿教师有必要、有责任进行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理解的研究,特别需要从家长的实际了解与认知的真实背景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课程内容中家长教育的价值,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切实发挥家长的教育能力,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本人所在幼儿园小班家长为调查对象,本园为公立自治区级示范园,现有两个小班,幼儿70多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非正式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非正式访谈,一是利用教育活动结束,观察完之后的随意访谈,二是在访谈对象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列出访谈提纲,围绕所需要研究的问题而进行的半正式访谈。

四、调查结果与结论

1.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理解

根据研究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得知,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这个名称有一定的感知,他们凭日常经验作出个人判断,但由于没有进行专门、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对于“什么是幼儿园课程?以什么标准作为评判?”不能做出明确说明,只是在意识中有种感觉或者是印象。甚至有9.8%的家长从未听说过有幼儿园课程这一说。因此,关于幼儿园显性课程内容,幼儿家长基本上是可以以直接表现出来的具体活动作为判断标准,而对于隐性课程,如幼儿精神、意识方面的内容则没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学前教育对幼儿实施的课程内容应当能使儿童在各方面,包括社会性、情感、认知和身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为儿童成为对社会有充分贡献的人做准备。课程应促进儿童知识与理解、方法与技能、性格与态度的发展。课程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应当是相互关联的,与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有意义的,应是值得学习的、适宜于儿童的智力水平的,而不会浪费儿童的时间。而这些专业的知识对于家长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他们通过自己成长的经历、经验、与他人交流、自己体会获得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认知,显得片面、不科学。主要表现在:重视幼儿的智力因素发展,忽视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B;
过度强调所谓的心理健康,但究竟何为健康的心理,却不甚明了;
重视幼儿的社会往能力,有意识带幼儿玩游戏、外出活动,却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要,以自己的思想左右幼儿;
家长对幼儿过度关爱、放任,要求教师对幼儿加强护理,家长却忽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品德教育;
对幼儿体育锻炼不重视等问题较突出。

2.小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实施方式的了解

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和开放日活动,使家长有更多机会进入幼儿园。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活动,有71.8%的家长都认同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认为可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学习,对身体有益;
有63.4%的家长认为跟着教师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幼儿的注意力、学习习惯可以得到好的学习、提高,选择自选活动这一栏的家长占32.4%,对于其他实施方式,家长也选择了相应的答案。但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益处,家长们多是从习惯养成、教师管理的角度进行考虑,而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忽略了幼儿的精神需要。研究者认为,成人应该有正确的观念,要把儿童期看作人生的一段特殊发展时期,并认识到儿童有其特殊的不同的于成人的需要、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

3.小班幼儿家长参与幼儿课程实施的状况

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幼儿年龄小,对家长的依赖程度大,依恋情感深,家庭的影响作用就更大。家长的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等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同时对幼儿园教养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通^非正式的访谈结果可以发现:

部分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得很好,很放心,不想给孩子太多的压力;

多数幼儿家长认为:自己不学这行的,怕误导孩子;

家长的工作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只要孩子快乐、平安,多学点少学点东西无所谓,反正上学要从头开始系统地学习。

在问卷调查中,有70.4%的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担负起了教育的责任,他们意识到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多数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实际上已参与了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形式自由,没有具体的要求,但缺乏科学引导,随意性大。

但是,部分幼儿家长有过度超前、功利性强的认识偏差。他们与幼儿玩游戏的目的是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与幼儿读书是为了开阔眼界;
外出玩是为了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否则是浪费时间,没有多大用处。家长常常以“爱”的名义拒绝幼儿探索、思考,让艺术家、梦想家的翅膀折断,并常常以“工作忙”为理由,把幼儿教育的工作推脱干净,放弃与幼儿共同成长、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

对于以上的结果,本文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加大幼儿园的宣传力度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的教育观包含了家长在培养子女过程中,在孩子发展、教育等方面所持有的观点,包括人才观、教子动机、教育观等。幼儿园有责任与义务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恰当的教子动机,把自己对孩子的关怀、教育和爱护当作社会的义务。

其次,多种途径的交流。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园地、家庭教育咨询、家访、开放日、亲子交流、电话访问、网络等各种形式,介绍幼儿园当前课程的发展状况,小班幼儿阶段课程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学习特点,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判断标准、教育目的,从而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2)提升家长的知识储备

幼儿家长应该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及各种文化知识。社会在变化,科学在进步,教育观念在更新,家长有通过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幼儿一起成长。

(3)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受过专业的培训,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学习,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个性特点有较全面的认知。教师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把家长不甚明了的课程内容,通过接触、体会、实践、了解,认识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重要性,看到幼儿成长的进步。同时,教师通过指导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扩大教育资源,使幼儿教育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深化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做出具体的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需要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使得原有的教育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可能存在时代的局限性,有的甚至夹杂着一些不正确、不科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园课程及其涉及的内容进行改革与宣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

总而言之,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是时代的召唤,但如何以开放的姿态,让家长放心地进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家园合力做好幼儿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为了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与彼此间的联系,幼儿园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家园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的就是幼儿园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到幼儿及家长。在教师职业口语的运用中,成功的口语交际成为了与幼儿、家长沟通必不可少的方式,这不仅得力于优秀的有声语言,还有赖于适度的体态语。体态语是与家长、幼儿沟通的第二语言,配合着家园活动的展开。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不仅仅是与幼儿,甚至在和家长的沟通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沟通中所遇的困难成为了家园联系之间的障碍,而不能有效地达成家园配合。

一、 家园活动的重要性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为了促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信任与彼此间的联系,幼儿园每学年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家园活动。家园活动是指幼儿园为增进家长与其沟通交流发展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例如:亲子活动、家长学校、家园节日活动、家长开放日等。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通过家园活动能积极促进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通过这种双向性活动配合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体态语含义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身体语言"、"态势语",是以人说话的身姿、手势、表情、眼神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挥手、等来传递信息,诉诸听话人视觉的一种无声语言,它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的代替言语行为,发挥其独立的表达功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是一种人们在长期的交际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符号。

体态语最初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让人们用另一种"眼光"去观察世界。比起中小学,体态语在幼儿园中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与家长的沟通中。

三、幼儿教师体态语在家园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教师体态语是家园联系的重要桥梁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中,最能让家长与幼儿园最短时间内建立信任的,就是家园活动。

教师在整个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面对儿童,面对家长,我们需要的是一份诚挚的心,平静的心态,不是要求,也不是命令。通过体态语的传达,可以减少沟通之间的障碍,也能缩短沟通所要达成目标的时间。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积极的体态语,将会促进家园联系,也能使家园合作得到配合。

(二)体态语能促进幼儿园家园活动的互动

在家园活动中,让家长与幼儿同时配合,是整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活动中不同的家长与幼儿,可采用有针对性的体态语与其沟通。

(三)体态语反应了幼儿教师的自身素养与形象

教师体态语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与自身素养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内在气质与外界交互等方面的积极反应。在幼儿园家园活动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体态感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家园活动的开展,得到活动中的愉悦享受,感受真切的教师体态语带给人们的美。体态语言表达真善美,反映正面精神品质的道德情操,即有素养的职业形象。

四、幼儿教师体态语在家园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在家园活动中为了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更加默契,我们通常采用一些简单、大方,能很快理解的体态语言,能使幼儿在看见的第一反应内心领神会,减少彼此间的语言语意差。

(一) 身姿语--距离式体态

与人沟通,距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幼儿园老师每天离不开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经过观察与访问,我们发现与家长直接保持在60cm左右,感觉会更为亲切,更易交流。

与幼儿交流时,常采用下蹲式,与幼儿保持一致视线,缩短与其直接的距离。给幼儿的感觉是亲切、平等,丝毫没有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师生交往俨然是同伴与同伴的交流,能使幼儿敞开心怀,自然不拘谨。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眼神注视并带微笑,尽量能做到教师、幼儿、家长"一样高",若有时间可让家长一同坐下来,这样能让家长感觉到是在家里一样的谈心,而不是教师在吩咐某种任务。使教师、幼儿、家长彼此间更了解,促进整个家园活动的展开。

(二)手势语--感染式体态

手势运用要简洁、自然、适度、有力;
要与有声语言和身姿协调,手随心行,话到手到,出势稳,停势准,收势慢。不要繁多、杂乱、生硬、造作。

教师对家长与幼儿面带微笑,常伴有对家长握手、点头等;
对幼儿拉拉手、摸摸头、拍拍背、亲亲脸等。这样能让教师、幼儿、家长彼此间更贴近。

(三)表情语--赞许式体态

表情语是心灵的屏幕,它像镜子一样把交际双方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反映出来,表达时,要注意自身表情的明朗、真挚、有分寸、克制影响交际效果的表情,听人说话时要"听其言而观其色",观察双方面部表情的变化。

教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与赞许。当幼儿完成了某一项活动时,教师应及时的给予赞许性体态语言,让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赞许性的体态语言幼儿有极大的激励作用,能让幼儿有成就感,并能提高他们对事的自信心。教师可对幼儿竖起大拇指、微笑、点头、拍手等。教师同时应将幼儿的成功事件告诉家长,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幼儿很棒。在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同完成的某个项目,更应进行鼓励。

(四)目光语--目光式体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可以传递很多思想,教师的目光要有神采,在家园活动中若幼儿犯错,老师尽量能多用眼神去提醒,这样可避免幼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也能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幼儿的关爱。老师应善于用表情、眼神等对幼儿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动作。眼神交流能使教师、幼儿、家长更加融洽,使教师与幼儿在交流的刹那间达到心灵的会意与沟通。

与家长交流时,目光要目视对方,表示庄重与诚恳,恰当地运用各种眼神来帮助说话,不宜使用呆滞、凶恶、毫无神采、面无表情的目光与其交流,针对不同的家长进行目光点视。

(五)服饰语

外在形象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也就是你的着装。着装应留给人大方美丽的形象。服饰穿着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与精神面貌。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幼儿园 家长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五篇】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精选5篇) 幼儿园家长心得体会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