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工作总结【五篇】(全文)

2017年是值得振奋人心的一年,郑州市共享文化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郑州市民政局民管办各位领导的关怀、关心及大力支持,积极响应各级党政组织安排的公益活动和文艺、文化普及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机构工作总结【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五篇】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2017年是值得振奋人心的一年,郑州市共享文化艺术中心自成立以来,得到了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郑州市民政局民管办各位领导的关怀、关心及大力支持,积极响应各级党政组织安排的公益活动和文艺、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大力发挥文化,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的作用,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共享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文艺推广的一份子,不断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建设文明河南,美丽郑州做出应有的贡献,2017年做了大量的基层文化艺术普及推广和公益活动。工作活动总结如下:

1、推行“文艺社区行”;
通过我们组织、号召实行等,让社区退休朋友精神焕发的开展各项文化艺术爱好学习活动,如合唱、舞蹈等。

2、做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活动,2017年4月17日 郑州市共享艺术中心部分学员走进天伦家园敬老院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台精彩演出,为老人们送去爱的祝福。

3、2017年6月1日共享文化艺术中心携手郑州市中原区百花路艺术小学、帝湖小学、郑州晚报、ZAKER新闻网以及郑州市中原区万达商厦在中原万达广场一楼中厅举办“放飞梦想 童心向党”欢庆六一儿童才艺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合唱《梨花又开放》第一个点燃了现场激情;
民乐合奏《茉莉花》让观众们重温民乐经典;
二胡合奏《我爱北京天安门》展现对孩子们的爱国教育;
30多名来自中原区帝湖小学的小朋友带来集体舞《童趣》令观众们眼前一亮,小朋友们如同天使一般,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表演,扎实的基本功获得了阵阵喝彩。

4、 2017年6月25、26日中考期间共享携手郑州一中团委在一中考点(校大门口和校内教学楼入口处)设置中考考生服务点,准备了考生需要用的黑色签字笔、2B涂卡铅笔、橡皮、矿泉水等物资免费向需要的考生发放,提醒广大考生带齐考试物品提前到场。并设有家长休息区,让家长能安心等待孩子考试。

5、2017年7月15日举办了爱心公益活动“爱音乐—爱生活”艺术之旅,让孩子们享受盛夏的美景,奔跑在自阳光下,和成群的同龄人一起开心的知识竞赛,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尊老爱幼,教育孩子富有爱心,互帮互助的精神从点滴开始。

6、2017年10月23日参加由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小学主办的“郑州华山路小学国学教育成果展”由本中心编排指导的合唱《祖国在我心窝里》和集体舞《国学礼赞》获得了区教体局领和校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7、2017年10月21日,由郑州市中原区汝河新区小学主办共享艺术中心携办举办的“2017年汝河新区小学第一届师生音乐会”由本中心老师演奏的小提琴独奏《卡农》将孩子和家长带入音乐的海洋,师生大提琴二重奏《大红枣》展现了孩子们较高的演奏水平,由汝河新区小学压轴演出的《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阳谷县地处鲁西平原,黄河北岸,属聊城市,位于聊城市南部,冀、鲁、豫3省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全县面积1065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3个办事处、875个行政村。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31.86万人,剩余劳动力总数19.53万人,耕地面积89.89万亩。

二、产业发展与经济状况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13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73亿元,产业比重为17.11:58.65:24.24。财政收入为2.27亿元,人均收入58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在农业就业入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6%,工业就业人口中16~35岁年龄段的居多,占60.7%,社会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年龄段为36~50岁的居多,占52.2%。阳谷县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9个,其中紧密型的41个,占到大多数,有各种农技服务组织335个,其中国有45个、民营290个,民营组织已经占到大多数,说明农民已经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合作进行生产。

全县农业主导产业为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总产值43.47亿元。粮食播种面积131.4万亩,年产量60.06万吨;
蔬菜面积达32.36万亩,年产量135.52万吨;
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7.8万头、48.75万头、46.35万头和5123万只。工业以铜及铜制品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化工产业为四大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8家,工业总产值达314.28亿元:商贸旅游业为社会服务业主导产业,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4亿元。旅游收入1.2亿元。

三、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现状

(一)本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

阳谷县现有各种职业教育机构7家,其中公办5家,分别是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阳谷县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二职业中专、阳谷县第三职业高中、阳谷县劳动技校,民办有2家,分别是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全县职业培训机构共有教师524人,年培训规模5000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1500人以上。分别开设了种植、畜牧、机电、电气焊、缝纫等16个专业。

1.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阳谷分校为农业部门主办,是全国育才兴农百强示范校,以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为主。现有培训教师20人,年办学经费18万元,教学设备价值23万元,校舍面积300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0万平方米。

2. 三所职业中专、高中为教育部门主办,以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侧重于工业类职业教育,升入对口高职的占20%左右,同时开展各类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89人。年办学经费46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890万元,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5.7万平方米:第二职业中专现有教师123人。年办学经费313万元,教学设备价值630万元,校舍面积2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6万平方米;
第三职业高中现有教师86人,年办学经费22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20万元,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3万平方米。

3. 县劳动技校为劳动部门主办,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为主。侧重于工业及服务业类技能的培训。现有培训教师50人,年办学经费19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470万元,校舍面积2.6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4.3万平方米。

4. 兴华技校和魁星技校属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短、中、长相结合,转移就业率比较高。其中,兴华技校现有教师26人,年办学经费18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10万元,校舍面积1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万平方米:魁星技校现有教师30人,年办学经费210万元,教学设备价值360万元,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实验实习基地1.3万平方米。

(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情况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情况可以看出:

1. 在培训对象选择上县农广校的教育培训对象年龄跨度比较大,主要培训年龄在16~65岁之间的从事农村公益性岗位服务人员、专业示范户、一般农户等,其他6所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对象以22岁以下未就业和准备进城务工的青年为主。

2. 在培训专业确定上县农广校主要侧重于农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在开设的8个教育培训专业中有5个农业类专业、1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农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62.5%,工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12.5%,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为25%。其他6所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工业类和服务业类专业的教育培训,其中县职业中专开设的10个专业中有2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
县第二职业中专9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6个工业类专业、2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1.3%、66.3%、22.4%;
第三职业高中8个专业中有1个农业类专业、4个工业类专业、3个服务业类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2.5%、50%、37.5%:县劳动技校7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5个工业类专业占71.5%、2个服务业类专业占28.5%:兴华技校开设的5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4个工业类专业占80%、1个服务业类专业20%:魁星技校3个专业中没有农业类专业,有2个工业类专业占66.6%、1个服务业类专业占33.4%。

3. 在培训规模上(表1)

4. 在培训机构的教学设施、办学经费和师资等力量上(表2)

5. 培训就业情况(表3)

以上五部分数据显示:一是县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主要从事着全县农业类专业的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开设涉农专业比例较大,掌握着充分的农业科技相关信息,教育培训人员的年龄段跨度大,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真正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能够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问题,对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门的职业中专、劳动部门的技术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着工业类以及服务业类的教育培训,针对当地22岁以下的青年进城务工和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在培训规模上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规模最大,招生人数最多,占到培训规模的60%以上,与其他5所政府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相比,民办 学校更能形成竞争机制。竞争的结果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和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扩大招生的数额。相反,缺乏竞争力的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教育培训机构人数相对较少。三是在教育培训条件方面,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软硬件都相对充足和稳定,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无论是从教学设备总值、校舍面积、办学经费等教学硬件条件上看,还是从师资力量等软件条件上看。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各项培训保障能力都相对薄弱,制约了培训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延伸和下沉。四是在培训的就业率上,真正从事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农业部门主办的培训机构培训人员针对性比较强,多为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农村服务业的人员,培训后的跟踪服务相对到位,保证了就业率的稳定。教育、劳动等部门培训机构由于培训对象多为进城务工的年轻劳动力。在校培训结束后很难做到跟踪服务和后续指导。造成了就业率不够稳定。

四、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任务艰巨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大,阳谷县总人口78.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万人,占总人口的87%,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1.86万人,这部分人都需要参加教育和培训。从调研数据中可以看出,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人数只占24%。二是整体素质低,调查显示:约1/3的农民仍处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文化水平(3l%),初中文化程度占5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三是教育培训过程长,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

(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搞好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都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倾向,好的政策措施多向其他教育领域倾斜,缺乏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致使职业教育难以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

(三)思想观念落后,认识存在偏差

广大农民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在调研中发现,有近40%的农户认为通过职业教育培训获得相应证书并不重要,缺乏主动要求职业教育培训的动机。一些单位用人标准重学历、轻技能,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力,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调查情况看,有89%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职业资格证书。并认为参加职业教育毕业的学生在企业中的身份、待遇普遍较低,导致了近几年来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招生规模缺乏基本的稳定性。

(四)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培训条件相对较差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又是弱势教育,两个阴影的叠加使得农民教育历史欠账太大。条件手段落后。尤其是县以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甚至无钱养兵、难以为继。农业部门主办的农广校全年办学经费只有18万元,而农广校真正发挥着对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教育培训作用,经费的困乏、设备的陈旧、教学条件的简陋致使农广校难以高质量、高效率、深层次地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五)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农田耕种。以阳谷县被调查的3个乡镇为例,蔬菜大棚、专业化的养殖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并占据当地居民收入的很大比重。在阿城镇这一比例超过50%。这种新的发展趋势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对实用技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地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情况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很大。真正可以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构数量不足、力量薄弱,缺乏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劳动力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六)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

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师资结构不合理、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教师队伍不稳定,受招生规模影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着设班不全、缺少专职管理人员的现象。由于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优秀的教师脱离岗位。二是教师结构与分布不合理,呈现“三多三少”,即传统型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
普通型人才多,产业化人才少;
继承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三是教师队伍总体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

五、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建议

(一)引起领导重视。加强社会关注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目标任务上,首次明确要保证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在重大原则上,首次将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措施上,首次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县域职业教育机构拥有最主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职业教育资源,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方面都要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把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农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切实加大投入,增强办学能力

政府应对县域职业教育培训切实重视起来,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切实承担起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的重任。

(三)找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

我国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居住分散,加上近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流动性大,增加了组织难度。另外,农民兼业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的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更加突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农村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通过各种方式转移或离开农村进城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46~65岁的劳动力约占85%,然而这部分劳动力多数不能长时间脱产参加教育培训。数据显示,真正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的人员中,最需要的教育培训方式是进村入户和现场指导,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市场营销手段和如何开展创业的技能,在教育培训中存在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缺乏后续指导和跟踪服务。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各种手段熟知本地的产业布局、发展状况、农民素质、种养习惯,掌握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建立一支真正能够服务于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训队伍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是突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和教育培训任务的需要,按照“人才对路、专业对口、质量较高、数量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师的需求量和专业结构,制定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其次,要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知识提升培训和继续教育深造。第三,要深入探索研究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第四,要培养精干的农民技术员和从事农村公益型岗位人员队伍,能够把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服务信息等更方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传授给广大农业从业者。第五。要培养优秀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带动和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效益。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召开区委编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总体安排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对我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部署。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我办的实施方案和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后面,区委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成员郭发荣同志还要对我办开展主题教育提出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讲4个方面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彰显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勇于自我革命的恒心和夺取伟大胜利的信心,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地加强学习教育,干部的政治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严格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紧盯区委中心工作,精心做好全区各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工作和机构编制工作等各项工作。但是,与区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理论武装时紧时松,理论指导实践还不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意识,甚至有的同志面对矛盾问题缺乏动真碰硬的勇气,担当还不够。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坚持组织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坚持标本兼治、更加注重治本,坚决整治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进取的积极性,传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各项任务都能够落地生根。对此,大家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使命担当、扎实的工作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第二,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各项重点工作

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具体目标是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大家要始终紧扣根本任务,聚焦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措施,特别要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推动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有机融合,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扎实开展学习教育。内容上,要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党的报告和党章党规,深入研读《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广泛阅读党史和新中国史等,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特别是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方式上,要坚持以自学为主,列出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认认真真学原著悟原理,并在9月底前集中一周时间,采取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举办读书班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同时,要深入开展传统革命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确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及区委要求,以及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掌握实情、分析症结、破解难题。要提前制定周密的调研计划,带着问题出发,多到问题突出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多到帮扶村、联系户中走访调研,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在10月下旬前召开一次成果交流会,班子成员交流成果,主要负责同志逐一点评,切实把调查研究的过程转化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全区机构编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三要全面深刻检视问题。办公室领导班子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采取自己找、群众提、集体议、上级点等方式,找一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找一找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从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特别是从主观上、思想上进行深刻检视剖析。班子成员要立足本职岗位,着眼于群众期盼,结合分管工作,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深查细摆思想问题、工作问题、作风问题等。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对照党规要求,自觉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10月底前要形成检视问题清单。检视问题这项工作,决不能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决不能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决不能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决不能以工作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决不能以旧问题代替新问题。

四要全力做好整改落实。办公室领导班子要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对照检视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班子成员要建立整改台账,党员要列出整改清单,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各位党员要至少参加1次志愿服务,为身边群众至少办1件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要按照省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8个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采取项目化方式,逐项推进专项整治。要注重健全制度,围绕问题的整改,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另外,主题教育结束前,办公室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
领导干部要通过自身素质提升、解决问题成效、群众评价反映等方面,客观评估主题教育效果。以上这些工作,都是主题教育的重中之重,大家务必要结合实际,细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第三、统筹做好办公室各项业务工作

开展主题教育,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大家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把开展主题教育和做好办公室各项任务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以工作实绩体现主题教育成效。

一要巩固工作成果,持续深化全区机构改革工作。细化完善措施,持续加劲用力,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后续工作,督促全区涉改部门贯彻落实“三定”规定,优化重构内设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整理机构改革各项台账资料,认真总结机构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深化城市管理等其他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按照省上指导目录,清理规范全区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事项,精简和规范行政处罚事项。探索建立体现综合行政执法特点的编制管理方式。同时,扎实开展全区乡镇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管理和人员结构现状专题调研,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奠定基础。

二要坚持分类施策,切实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以事业单位机构整合为抓手,加大“小、散、弱”撤并力度,优化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对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通过整合机构、优化职能和人员配置,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研究探索理顺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职责关系,逐步实行管办分离,推动去行政化,破除逐利机制。同时,推进生产经营事业单位改革。坚持事企分开、分类推进、先易后难的原则,拓宽改革思路,采取转企、撤销、剥离经营职能后与其他事业单位整合、转为企业、转为公益服务机构等方式,稳妥有序推进从事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2020年底完成改革任务。

三要严格控制总量,盘活用好各类机构编制资源。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要求,加强统筹,坚持原则,严把关口,牢牢守住全区机构编制“底线”,确保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等所有用编均在现有编制总量内调剂使用,不突破省上核定的全区编制基数。盘活机构编制存量。采取机构撤一建一、撤多建少,编制减上补下、总量内调剂等办法,积极探索跨层级、跨部门调剂使用编制,适时整合职责交叉、任务萎缩的机关事业单位,核减收回人员编制。坚持该减的减,对管理手段升级、职责任务变化,可以有效腾出编制资源的部门和领域,加大精简力度。坚持该加的加,严格审核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事项,对确需保障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予以切实加强,提高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水平。创新编制管理方式。树立各类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继续实行空编动态统筹管理,打破编制部门化、单位化堡垒,编制随职能职责变化按程序进行相应调整。进一步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潜力,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更多地管总量、管标准。坚持约束增编、规范用编,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用编需求,推动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和民生、教育、扶贫等重点领域倾斜。建立领导职数台账。按照省上安排部署,全面梳理全区各部门内设机构设置、领导职数配备情况,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意见建议,做好区级党政部门科级领导职数报备工作。建立区级副科级以上领导职数管理台账,按季更新完善,经区委组织部审核把关后报送市委编办。研究制定我区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和执行情况评估的实施意见。

四要全面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对党忠诚。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发展机构编制事业的强大动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体系,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要持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严格落实组织约谈、述职述廉、警示教育、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制度,强化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第四、进一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办公室各位同志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主题教育取得预期效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组织领导,我们办公室已成立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主题教育的综合协调、推进落实、督促指导等日常工作。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与区委组织部的沟通衔接,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好各项“规定动作”,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办公室各股室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积极做好活动的协调服务和推进落实。

二要注重统筹推进。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积极借鉴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区委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同当前各项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这次主题教育当作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把主题教育激发出的激情热情转化为狠抓落实的强大动力,真正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上。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1],也就是指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职业认同水平高的教师,具备成熟的内在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把自我价值与职业价值结合起来,在工作上更具有持久而稳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与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职业认同被看作是积极概念,代表了一个人的良好职业适应状态[2]。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工作中承受着学生管教、家长合作、工作负荷等方面的压力[3],已有一些研究者从职业倦怠角度关注了教师职业适应状态[4,5],但在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下,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积极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的正向观念,增加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具有更积极的意义。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发现,2005年之前只有零星理论性论文关注到了普通教师职业认同状况;2006~2007年间对这一领域的关注迅速扩大,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数量仍然有限,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仍然是空白[6](P.116)。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备受重视的今天,特殊教师职业认同这一研究主题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对从心理认同层面来稳定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其教师教育、发展特殊教育事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6](P.118)。本研究在理论构想基础上自编调查问卷,通过了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针对其特点提出开展教师教育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在江苏、天津、广州、成都等地区随机抽取18所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中心的教师为被试,发放问卷378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其中,培智学校96份,聋校44份,盲校50份,综合学校97份,康复机构35份;男教师71份,女教师251份。

2.研究工具自编“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通过理论研究与理论构想,确定从职业形象、专业性、积极情感、自我价值、社会功能、职业发展6个维度来测查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见表1)。其项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借鉴先前研究中的自编问卷,主要为宋广文、魏淑华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调查问卷”[7]。二是在理论构想维度的指导下从开放式问卷调查信息中获取出现频率较高的素材。为确保问卷效度,请专业人员和教育或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评定项目与理论构想维度的拟合性,并对各项目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社会称许性进行评定与修改。之后,对预测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6个主要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2.799%,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删除负荷值过低的项目,剩余各项目负荷值在0.200~0.712之间。正式问卷确定为77项,各分问卷及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48之间(见表2)。每个项目以自陈方式呈现,采用5级等距记分法。被试根据实际按照“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准确”、“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2、3、4、5分。3.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组别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差异比较(见表3)从表3可知,男教师在职业认同各因子得分均值及总问卷得分均值上都低于女教师。T检验

发现,男教师在总均值以及职业形象、积极情感、自我价值三个因子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女教师。结果说明,不同性别特殊教育教师在职业认同总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形象、积极情感,以及该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程度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均低于女教师。不同学段任课教师职业认同得分有异。从教师职业认同总均值看,学前任课教师得分最低,但4个学段的教师职业认同总均值未显现出显著性差异。从各因子看,只有职业形象、专业性两个因子上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经事后检验发现,学前任课教师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的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各学段任课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的均值显著低于1~3年级教师。结果说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对其职业认同水平最低,尤其不太认同其职业形象,对专业性的认同也比不上其他学段的任课教师。F检验发现,不同教龄教师在专业性、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以及职业认同总均值上具有显著差异(见表5)。经事后检验发现,15年以上教龄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15年以下的,在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高于5年以下的,在总问卷得分均值上显著高于15年以下的。这表明,教龄越长,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越来越胜任,认同度越高,也相信自己的工作具有较好的社会功能取向。不同收入状况的特殊教育教师对职业认同的程度不一样。按照1500元以下、1501~2500元、2501元以上三个水平比较教师职业认同在收入水平因素上的差异,F检验发现,职业形象、社会功能两个因子得分均值以及总问卷得分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事后检验发现,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1500元以上的,在社会功能因子上的得分均值显著低于1500~2500元的。这表明,教师的收入水平会影响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水平,工资收入越低,认同水平越低,尤其是对自身职业形象、社会功能的认同水平越低。

2.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差异分析由以下表7可见,不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职业认同得分均值差异较大。采用F检验比较培智学校、聋校、盲校、康复机构以及普通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结果发现5类机构在职业认同总问卷得分以及5个因子得分均值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发现,在职业形象因子上,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智障学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聋校、康复机构以及综合学校教师;在专业性因子上,培智学校、盲校、综合学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康复机构教师;在积极情感因子上,培智学校、盲校、综合学校教师得分均值分别显著高于聋校、康复机构教师;在社会功能因子上,聋校、盲校、综合学校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康复机构,综合学校得分均值也显著高于培智学校;在职业发展因子上,聋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而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机构教师;在总问卷得分上,盲校教师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培智学校、聋校、康复机构,康复机构教师得分均值却显著低于培智学校教师、综合学校。

三、分析与建议

1.职业认同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差异是由教师的性别、收入、职业成就感、教龄等因素影响的。一直以来由于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女性从事最理想的职业被公认为是教师。调查结果显示,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普遍高于男教师。通过访谈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的男教师大多数有做行政工作欲望和职务升迁的期望,能去普通学校任职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尤其是年轻男教师从事特殊教育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随着工作时间和业绩影响,与女教师相比工作积极性下降,无法实现其自我价值。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力度,对幼教教师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高。由于0~6岁是特殊儿童表现各种症状最为明显的时候,教师大部分时间还要充当“保姆”。导致教师压力大、负担重,对自身的专业性和社会角色产生怀疑。而调查结果也表明,学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普遍偏低。特殊教育教师能否胜任工作直接被教学年龄时间影响。刚进入职场的教师理论知识强于实践应用能力,经验欠缺,职场中的成就感缺失。一旦新教师拥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应用能力以后,在职业的社会功能作用认同方面普遍更高,而职业发展,职业形象,自我实现等没有随之得到相应提高。我国各地普通中小学教师总收入水平略高于特殊教育教师。虽然特殊教育教师享有专门的特殊教育津贴,但受地区经济和医疗、教育水平的影响,总收入水平表现出较大差异,导致职业形象认同度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机构一线教师职业认同水平偏低。究其原因与公办特殊学校教师比较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大、低工资和低福利、不享有特殊教育津贴,导致职业成就感不理想,职业认同水平偏低。康复机构是残联下属的非营利性质机构或者为民办公质、民办的机构,工作稳定性这一因素也极大地影响康复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家长和社会对康复教师的期望日渐提高的今天,由于残障学生存在不同类型程度的残疾、学习能力差、生存技能、自我管理能力弱等方面的因素,教师从制定康复训练计划、训练实施到康复评估等一系列康复训练需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加上“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日常工作负荷较大,身心疲惫。部分康复机构实行教师工资与工作质量密切挂钩,也使一些教师工作压力剧增、挫折感增强、在教学工作中会表现出无力和倦怠感,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下降。工作福利待遇问题也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目前全国的各康复机构(康复站)缺少专业教师,急需人才。但我们了解到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则青睐于有编制的公办特殊学校。原因是大部分民办康复机构条件工作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低。个别规模较小的康复机构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让教师兼职保育员。由于工作强度加大,工资福利待遇没有提高,一些教师中途转行,工作流动性很大。

2.提升职业认同的建议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再探索

--- 建立与完善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和督导制度的途径探讨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 向荣

《摘要》: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建立于一套价值理念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其实习教育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倍受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就其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对实习教育模式在不同的层面、程度和规模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和积累, 取得不少成果。

本文就在这些成果与笔者初步尝试基础上,提出当前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关键之一 —— 在于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及其督导制度。

笔者认为在当前大部分实际工作机构只是“准社会服务”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专业实习要达到其实习目的是困难的。解决此困难的途径之一是先协助机构逐步转变成“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并建构一套督导制以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在专业人士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应采取灵活、变通,多方挖掘资源,结成一个政府、学校,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及教学团体的三方面“伙伴关系”。针对某一机构的特性和环境,在介绍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工作方法下,共同参与合作,总结以往经验,使机构自身得以发展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真正开展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教学与科研基地。

从而以点带面地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

—————————————————————————————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直是其专业教育和发展的薄弱环节。虽然学生以不同方式和程度参加实习,因学校而异,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的,其形式或并列式、或分散式、或集中式、或混合式,学生都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但远远不能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 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这里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即:
人力问题,经费的困难,以及与实习机构的关系等。缺乏足够的数量、受过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实习督导训练的老师和经费的缺乏限制教学工作的进行(马凤芝,1996) ;
实习机构对实习者的限制使得后者难以全面进行实习,不能获得全面的实习经验和技巧(史铁尔,1998) 。

而目前大多社会服务机构, 就其工作性质来说只是“准社会服务机构”(马凤芝,1996) ,工作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指导学生的方法是零散、随意乃至欠缺指导技巧和意识的情况下,要把其经验有效地传给学生也是有限的。

更不乏有一些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认识和应有的态度,其工作的方式会给实习的学生起负面的作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不少专家和学者不断在研究并通过实践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实习方式和原则。

其中包括:

1.大量培训合格的督导教师,这里包括送到香港和请到内地来培训

(夏学銮,1994) , (阮、麦,1996) ,(吴温淑芳,1996) ;

2.向政府倡导以获得其社工教育经费的投入;

3.建立政府(民间)社会工作部门(机构)与社会工作教育训练学校间的伙伴关系。达到教、学相长,教育与实际工作相互促进的目标。(马凤芝,1996)

4. 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原则,如:实习就近原则、专业相实原则、互惠原则等 (陈、苏,1994) 。

以上的方法和原则对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笔者认为有其局限性。

就向政府倡导获得社工教育经费来看,倡导归倡导,但真正落实恐怕还有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发展与海外发达地区(如香港)社会工作教育的合作已进行了十年有余,其中人员培训和资料引进都作了很大的贡献。但就其范围来看恐怕局部性高于全面性。诚然,追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相联的特点,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得以先发展起来是符合其发展规律的。

但中国现在经历的社会转型却是覆盖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是跨地区的。因此,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应针对其地区特点, 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资源采取主动和变通等多种渠道来发展社会工作的实习教育事业。

同政府机构结成伙伴关系,是中国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

但在结成了伙伴关系后, 机构可以提供实习场所,但是否能让学生得到专业实习却是问题。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机构属于政府的职能部门,工作方式方法有异于社会工作专业。

虽然不同的机构因领导对其工作的认识以及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经验积累有所不同,但都需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得到理论方面的升华。

按理学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可以协助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但由于目前教育者们大部分是从其它专业转向而来,既缺乏理论学习,也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去研究指导实际工作是明显不合适也难于胜任的。

为了解决上述“两难”的问题以应对专业社会工作急需在中国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应把国外和海外资深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士邀请进这个“伙伴关系”中来作为参谋,从两方的合作关系发展为三方的合作关系。以机构和社工教育为主体,机构为舞台,专家为参谋。通过三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机构准备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服务机构”,从中物色实际工作的督导员,与教师实习督导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督导体制。

显而易见,要达成这样的“三方伙伴关系”是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长期艰辛的努力。但就笔者的初步尝试看来,这不是不可能的。

社会日益开放、改革的深化、发展要求所带来的压力以及专业社会工作被社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干部所认识都为机构与学校结成伙伴关系的可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第三方面”参谋角色的引入有一定的难度。这里社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做不少组织联系、协调、说服、论证的工作。获得机构上下级应允和支持的情况下,设立研究项目并以项目向国内外基金会申请以求资金援助。

同时,从当地社区里,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港澳人士,挖掘具有社会工作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以求他们协助开展机构的工作、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制定督导培训 计划和联系海外相关资源等。

三方面的合作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以及机构的特点来灵活把握。下面笔者就已开展的部分合作作简单介绍,旨在通过探讨,探索这样的看法和做法的可能性,使其操作过程更具科学性。

1.通过合作项目以获得师生培训方面。

例如: 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其中的一个项目是与英国儿童救助会(SCF)合作,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对昆明流浪儿童状况的调查。此调查历时一年,访谈儿童人数百余人。其中建立个案跟踪,参加此项目调查的学生前后有50余名,跨四个年级。调查前我们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SCF给学生提供了联合国儿童权益公约(CRC)的培训,并请专家提供调查方法的培训。调查中期,我们通过驻澳门的巴迪基金会请资深社会工作者给学生培训关于磋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并把所学技巧通过三人一组的形式用于调查中,这些培训都是用参与式方法进行的,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带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增强了师生对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认识,并在调查实践中得以运用,师生一块得到了极大收获。

与此同时,我们与当地收容遣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与英国儿童救助会在流浪儿童问题上一起结成三方的合作关系,三方努力对人员就其专业道德和工作方法进行专业参与式培训,目的是使工作人员了解不同方式用以总结以往工作方式的优和劣。其间社工教师参加培训并定期参加机构的工作以锻炼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指导学生打下基础。

在机构工作人员内物色并培训社工学生实习督导员,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督导制,包括督导与学生的搭配;
督导的方式(一对一的;
小组的;
机构督导和教师督导共同的等等多种模式);
督导的时间分配;
督导对实习学生的评估方式等。

2.挖掘当地资源方面。笔者发现在当地外国人社区内,有不少是具有社会工作文凭和资深的社会工作者。他们可能是在学习中文,可能是某个基金会和非政府组织的雇员, 社工的教育和自身的素质使他们很愿意为所在社区出一分力,而不计较报酬。为此,我们在一门海外社会工作介绍课程上,组织不同国家的社会工作者到课堂上介绍其国家社会工作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经验。目前来介绍的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挪威等国家。学生反应很好。

同时,我们请其中的人就其背景和经验参与到社区服务中心合作的项目中来,有心理咨询服务的,有帮助戒毒工作的、有青少年儿童问题工作的。

这类工作正一步步展开和尝试中,争取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尝试“三方伙伴关系”的模式,需要具备至少以下两个要素:

首先是机构的选择。离学校的远近是一个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机构内有或潜在有总结其以往工作方法,使其工作得以提高和完善,并逐步专业化的要求和愿望。最好机构或机构的主要领导有同海外打过交道的经历。

其次是社工教师要有充当多种角色的准备,从而对自身的要求也很高。

不仅是学校教师,更是倡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调员和“开拓者”、“资源媒体”、“创新者”(黄新鲁, 1998) , 须要有“公关本领和人文技巧”等(夏学銮,1994) 。

“三方伙伴关系”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充分利用和开发潜在人力资源以弥补合格督导人员的不足。

目前资源有限,且比较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大量培养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是有困难的。

只有就地取材,挖掘机构里资深的工作人员并在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专业培训。

第二,教师得到实务工作的培训,可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不足。

针对中国的国情是大部分致力于社工教育的学者都转行于其它专业,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专业知识的基础并不扎实,加之,长期以来学者的学问大多是从“书斋”里作的,对实际工作部分具体实施欠缺了解和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去指导学生实习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增加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接纳度。

促进社工在中国的发展,从基层工作起使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得以认可。

第四,使现有的实际工作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

第五,使一些方法和技巧得以“本土化”。

总结以往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教育。

笔者进行了初步理论和实践的尝试,提出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在政府的实际工作部门如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内由国际非政府组织出资或出力给机构里的实际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培训和指导(如:价值理念、专业社工理论、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督导制等)。

学校方面在参与培训同时也介入机构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来了解和认识中国福利服务的实际状况,并对其优秀的经验型方法进行专业层面的思考和总结,使得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里扎根,以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把社会福利机构作为一个社工实习基地,通过国际非政府机构在资源、理论和方法上提供培训以建立和完善一套社会工作实习督导制有利于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本土化和标准化。对中国目前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思斌、马凤芝 《保证社会工作质量的途径探索》(《社会工作》)1994年第五期

2.陆士桢 《论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培养》, (《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3.贾秀总 《对大专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思路的探讨》,《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增刊

4.马凤芝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与选择-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经验》 (《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5.夏学銮 《关于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实习的设想》 (《华人社会的社会工作教育:现状及发展 会议论文集》)1994,亚洲及太平洋区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香港。

6.黄新鲁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工作人员的角色》(《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7.史铁尔 《社会工作实习-方式与效果》(《中国社会》)1998 年增刊

8.林孟秋 《社会工作之实习教育:理论与现实》(《发展 探索 本土化- 华人社区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研讨会论文集》),1996。中国和平出版社:北京。

9.阮曾媛琪、麦萍施 《社会工作教育交流的回顾与反思: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的经验说起》 (《社联导刊》)1996 第十期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教育机构 五篇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五篇】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精选5篇) 教育机构工作总结范文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