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春期教育教案【五篇】(精选文档)

青少年时期,通常被称为“第二发育期”,发展是“暴风骤雨”式的。这个时期他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发生剧烈的变化,身高、体重的改变,人的第二性征的发育,思维能力、记忆力、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等。于是,这个时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青春期教育教案【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青春期教育教案【五篇】

青春期教育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106-02

青少年时期,通常被称为“第二发育期”,发展是“暴风骤雨”式的。这个时期他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发生剧烈的变化,身高、体重的改变,人的第二性征的发育,思维能力、记忆力、自我意识的急剧发展等。于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状态:生理的迅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相对滞后的矛盾,自主意识飞跃发展与对父母依赖性的矛盾。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青春期的教育很重要。我认为青春期教育不仅包括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还要包括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制、性自护等内容。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多年,涉及这方面内容的一些案例也碰到不少,曾经辅导过这样一个案例:

小蓝,女,19岁,重点中学高三学生,个子高挑、漂亮。她第一次找我,就明确表达了她的苦恼:不喜欢跟人交往,甚至别人看她、离她太近,她都感到厌恶。除了同桌女生,班上没什么交往的同学。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清高、不爱说话、比较孤独。小蓝说她害怕与人交谈主要是害怕目光的接触,特别是班上一个男生的目光。她总感觉别人能通过她的眼睛窥视到她内心的秘密。是什么让小蓝产生这样的心理呢?是否小蓝身上曾经发生过让她觉得羞耻、害怕让人知道的事情?随着信任感的建立,我们的交谈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果真,在辅导一个月后,小蓝终于道出了她内心的秘密:在高一的时候,小蓝曾经和一个同年级不同班的男生很要好。每天一起上学、放学,谈起了“恋爱”。有一天,男生的父母出差了,于是小蓝在男生家里糊里糊涂地和这个男生发生了性关系。当时小蓝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过多久两个人因其他一些原因分手了,分手后的小蓝渐渐地出现了前面叙述的症状。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小蓝一开始害怕目光接触的那个男生,是她男朋友的最好朋友。害怕目光对视的背后是担心对方看到她的秘密。后来小蓝害怕周围其他一些人的目光,甚至是陌生人的目光,则是一种泛化的现象。

这样的案例可以说不止一件,辅导后我反思: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性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都应该行动起来。

一、家庭教育为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基础

一般的家庭父母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些为难,开不了口。小的时候,孩子好奇问:“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大多数的父母会回答:“你长大就知道了。”或者是:“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你是拣来的。”或者干脆说:“小孩子怎么问这种问题?学坏了。”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性”是不好的东西的思想。只有小部分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解释。探究“我从哪里来?”是人的天性。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已经渐渐发育成熟,而同时他们也会对异性产生好奇,这种好奇就促进了同异往的需要。这时候的家长一定是如临大敌,觉得自己孩子学坏了,往往会采取“堵”的方式,不许孩子再跟异往。然而,青少年时期的异往是必然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任何违背自然规律和无视他存在的做法都可能导致孩子越陷越深,适得其反。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青春期发育的时候注重教育方式,用和风细雨式的“导”代替粗暴的“堵”。首先,家长要让孩子有个正确的性观念,那么自己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以前的观念总认为性是不好的东西,甚至“谈性色变”,这样会给孩子灌输同样的思想。那么当青少年碰到上面案例里的情况后,往往她们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不洁,甚至厌恶自己。所以,家长自己首先要转变对性的看法。把它当作一种很正常的自然发展现象,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戴有色眼镜。其次,家长要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一个社会人,用平等的态度与他进行沟通、交谈。碰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不居高临下“家长式”的作风,这样孩子才会信任你,把你当作真正的朋友,碰到问题会同父母商量,而不是藏着,直到事情变得严重。再次,“换位思考”。在碰到孩子青春期困惑的问题,讨论时家长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核心

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对于一个学校而言,一直都是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个头痛的难题。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个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青春期教育研讨会上,面对台下一百多名中学教师,青春期教育专家闵乐夫做了一个测试,问:“你们谁见过穿校服、背书包的中学生在公开场合拥抱、接吻?请举手。”结果台下有近一半的老师举起了手。校园“恋情”是现代学校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随便走进一所校园,都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学生,而这在学生中间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面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采取的做法是:严厉批评、找家长、或苦口婆心的劝说,再不行就采取强制手段,把他们分得远远的。而有的教师则是:强制是没有用的,由他们去吧,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刚经历过。面对学校的青春期教育,闵乐夫提出的观点是:禁止并非良策,默许是种失职,教学生把握成长才是良策。因此强行阻止和放任自由都不是好办法。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通过图片宣传、开展讲座等形式进行全校性的宣传教育。学校大大方方地开展活动,让青春期教育不再遮遮掩掩,学生反而觉得没什么。相反,如果性教育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就会引诱学生好奇地去打开,探个究竟。从小的方面来说,班级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辩论会、心理剧表演和案例分析等形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三、社会环境为青少年青春期教育提供环境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性解放、性自由至上的观念的充斥,社会环境出现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青少年受一些不良信息的诱导的现象普遍存在。良好的青春期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为确保学生接受正确的信息,社会各界应注意促使传媒内容健康,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积极作用。首先,要以科学的方式宣传青春期性教育。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青少年性科学教育体系,建立从教育部、省直辖市教育局到镇教育局的科学引导体系,同时要坚持以地方为主,充分发挥各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实施。只有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再次,需要加强社会市场环境的监管,特别是网络环境。好的环境才能有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熏陶青少年。

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开展性教育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需要。因此要改变一直以来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如何合理引导,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坦然面对。

参考文献:

[1]陈义平,等.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进展[J].青年探索,2007,(02).

[2]李美玲,等.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0,(09).

青春期教育教案范文第2篇

案例一:本学期,我接任初三年级某班的班主任,在平静与不安中我度过了最初的几周,然而这终究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果不其然,“暴雨”伴随着急促的电话铃声倾盆而下,“喂,夏老师吗?你班上的黄同学昨天在校外逗留到凌晨,并和他校老师发生争执,这个事情你马上处理下。”当机立断,我便找黄同学了解情况,好说歹说地把他劝住了,并把事情告知其父母。事情似乎就这么过了,但周末之后,我接到其父亲电话,“老师,黄来上学了吗?”“没有。”星期二依旧如此。我开始意识到事情似乎变得糟糕了,趁事情还未恶化之前,我立即组织老师们进行了家访。

案例分析:事后我才了解到,黄的父母都来自外省,几年前来这里做生意。父亲生意忙,很少顾家。家里都是母亲在照顾,但渐漸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母亲对孩子失去了约束力,开始管不住他了。那天,父亲接到我的电话之后,二话不说对黄进行了“棍棒教育”,才出现了上述情况。我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是黄进入了青春期,开始树立自我意识,心理很不稳定,往往容易情绪激动,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另一方面在于家长本身教育意识的缺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陪伴的,黄的父亲在此有很大的欠缺,他一味地满足黄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却忽略了他的精神世界。缺少了和他的沟通交流,黄在日益成熟的思想上得不到正确的引导,离他们渐行渐远。

案例二:在某个夜晚,我接到了一则不平常的电话,班里的一位男生声泪俱下地向我哭诉,决定辍学,还一再地和我表达对父母的恨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深知不能慌了马脚,首先稳住他的情绪,随后立马向他父亲了解情况,原来是他沉迷游戏,经常很晚回家,有时甚至夜不归宿。父母经常抱怨,并要求他断绝和同学的来往。了解之后,我建议父母对此进行冷处理。周一,孩子没来上学,第二天没来上学,第三天依旧如此,侯同学的父亲有些按耐不住了,满面愁容地向我求助。我一方面继续和侯同学保持联系,另一方面我也建议他的父亲,换一种建议似的沟通方式。通过对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适当地缓解亲子矛盾。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变是正确的,过了几天,孩子自己来上学了,我也再没有接到过该家长的“投诉电话”。

指导建议: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杨忠建在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四个维度中指出,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家长适宜采用的是引导的方法,而非硬性灌输的方法。青春期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让青春期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内化于心,才真正有效果。所以多一些倾听,很多时候与其无谓的打骂,不如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成长的人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朋友,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正确的引导。如果青春期教育能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效果必然显著。其次,多一份尊重。

青春期教育教案范文第3篇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以来的三十年取得了辉煌成就。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多数都以已婚育龄群众为目标人群,而对广大的青少年关心较少。目前,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状况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计划生育性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仍面临覆盖面狭;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因此要加强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有:扩大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在性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优势;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性健康教育体制。

【关键词】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计划生育

作为影响未来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性健康状况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1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进展状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向青少年开展性健康教育起步较晚。1985年7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首届性教育讲习班;1986年11月由吴阶平主持举行了全国首届性教育研讨会;1988年8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

此后,部分省市也相继开展了性健康教育工作试点。据报道,上海9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程;北京的中学为性健康教育课列出固定课时;深圳在中小学校开设了性健康教育选修课;重庆渝中区在63所中小学普及生殖健康知识,涉及学生6万余名;我省温州在初二以上年级和个别条件好的小学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2000年,中国计生协与国际组织合作,在14个试点地区开始了为期5年、旨在改善青少年与未婚青年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青春期教育。海宁市在2002年被确定为中国计生协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项目拓展点,重点围绕校外青少年性/生殖健康教育方面的要求开展对目标人群的培训,通过提供科学知识,改变观念,提高青少年处理性/生殖健康问题的能力,增强青少年自尊、自信、积极的性别平等和基本权利意识,以及安全、健康、负责任的性/生殖健康行为能力,使青少年做到对性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迄今,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 青少年性教育存在问题

尽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性健康教育对象局限。性健康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国家规定的课程安排中,主要对象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大学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性成熟时间提早了近一岁,很多学生小学未毕业就出现了遗精和月经,小学高年级学生成了被忽略的对象。流动人口中的青少年更是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2.2 性健康教育教材少。中学课堂现有的性健康教育课本基本上只有《生理卫生》教科书,课本内容主要停留在健康教育的层次上,对怀孕、性生活等知识遮遮掩掩,无法满足青少年的需要。海宁各镇(街道)特设了“花季之友”热线及信箱、开设了“花季之友”门诊、制作“花季之友”宣传册,为广大青少年服务。

2.3 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不规范。青少年一方面缺乏性知识、避孕知识以及获得相关的指导,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的需求如果不能从正规的渠道得到满足,就会受到不科学的、不健康的信息误导;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地认可婚前、初次低龄化,从而导致婚前、意外妊娠、性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尖山新区(黄湾镇)对近15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依次为通俗杂志、影视作品、网络、学校性教育课程、同学间交流以及其他非正规方式。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建指出,目前我国10至2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数超过3亿,但针对这一人群的性健康教育仍处在“半地下”状态。这反映出社会对性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3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扩大性教育覆盖面。积极探索幼儿期、儿童期的生理健康教育。基层对外来青少年应该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3.2 多出好教材。海宁市各镇(街道)根据不同情况,制作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在实践中,我们引入国际通用的PLA培训方法――参与互动式培训方法,在教育中突出新的婚育观和人生观教育,传授科学、文明、健康的性/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倡导文明新风,提高青少年的行为素质。为总结推广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经验,2005、2009年分别组织两届了主持人大赛和教育活动方案评选活动。

3.3 充分发挥媒体、网络优势。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包括生殖健康知识、性安全与性健康、艾滋病预防知识、禁毒教育等内容,使青少年及时获得科学、健康的信息,适时、适度的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为广大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媒体网络氛围。

3.4 开展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尖山新区(黄湾镇)计生办联合计生协会结合本镇青少年的特点,精心策划教育方案,积极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让青少年在学习娱乐中受到科学知识的引导和先进思想文化的熏陶。据2009年黄湾镇计生办青春性健康知识调查及有关统计数据与2003年项目初期相比显示,在校中学生参与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的比例由50%提高到90%以上,校外青少年的参与比例由30%提高到60%,认知水平大幅度提高。

3.5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课堂、镇村计生服务室的作用,营造温馨、和谐和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进一步依托人口学校、会员之家、计划生育服务站(室)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为广大青少年家长提供性与生殖健康资料、讲座,为青少年提供科学准确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特别是从今年起将实施的《海宁市2010年学校人口与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统一开展初三毕业生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起对性与生殖健康及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和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和婚育观打下基础。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转变观念是当前继续深入开展性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想教育却羞于教育,一提到性,大多数人总是持回避态度。性作为衡量文明的标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还“性”自然、美好和高尚的本来面貌,坦然接纳并搞好性健康教育,以便使青少年能处理好有关“性”的问题,获得性健康知识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

青春期教育教案范文第4篇

本文案例启示:由于青少年在成长中必然与成年人有着较多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因此刑法对于青少年犯罪方面的规定也必然要有独立的理论基础,不能简单的用成人刑法的视角去探视青少年犯罪,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犯罪案件时也不能简单比照成人从轻、减轻处罚,而应当从未成年人的视角出发综合衡量。

 

[基本案情]2011年11月2日下午,胡某和董某发现陈某一人在操场,两人叫上张某、李某一同将陈某强行抬到操场草坪上,并将手伸入被害人陈某胸罩内摸被害人乳房达5分钟左右,胡某和张某捂住被害人陈某的嘴以防止其呼叫,董某则按住陈某双腿以防止其挣扎。随后,胡某骑在被害人肚子上抑制被害人反抗,张某又将陈某皮带扣解开,但并未将裤子脱下,后因被害人陈某喊道:“再不放手,我告你们”,四人由于害怕而离开。

 

一、个案处理与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相结合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条文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分为三个阶段,但是每个阶段以及未成年到成年之间缺乏一个必要的过渡,每个独立个体不能在过完十八周岁生日起第二天就明确拥有成年人的心理特质,正如姚建龙在《少年刑法与刑法变革》中形象地描述:“一滴墨水滴落至宣纸上,墨水慢慢渗开,在边缘逐渐模糊,直至纸墨浑然一体。墨水边缘与宣纸不会突兀地界限分明。人的成长也是一个逐步散墨的渐进过程。绝不会在十八岁这一界限就突然从未成年人越为成人,或者在十六岁就突然有了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作为个体自然人来说,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演变必然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以某一个刻度性的年龄将辨认和控制能力截然断裂,是不符合人成长的特点的”。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人身心特点而特别制定的少年刑法,我们依然应当严格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去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未成年人直接当做成年人的缩小版去审视,而是应当按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综合分析其主观恶性和行为方式。结合本案来看,根据现有证据,嫌疑人张某并非犯意挑起者,从其主观恶性上来看,张某处于青春萌动期,青春期是身体迅猛发育的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在经历了短暂的异性疏远期后,随着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育,个体进入青春发育高峰期,对异性的敏感、好奇逐渐被吸引和愿意接近的情绪所替,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青春期动荡性的影响,有些未成年人会出现异性交往偏差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违反特定场合的管理规范的交往行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交往行为、自毁行为、不适当行为。张某即是在青春期阶段出于对异性的好奇而发生的异性交往偏差的现象,其主观动机是一时的冲动好奇,这与成年的社会青年相比,其主观恶性并不强烈。从刑法的保障性和谦抑性出发,在此个案中,如果将在犯罪行为中非起主要作用的张某作为犯罪处理,则难免使刑法的打击力度过大。同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4条的规定:“猥亵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猥亵智力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张某的行为情节轻微,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来处罚。

 

二、未成年人青春期不良行为的防治

未成年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增强,从心理变化来看,主要是交往能力增强,性意识萌发,有好胜心,易冲动,有较强的独立意向。但是其认知能力和理智程度均未达到成熟指标,心理发展难免会滞后于生理发展。这种发展不平衡难免导致未成年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弱,例如不良同伴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失当,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不良网络传媒的侵蚀等等,一旦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就会做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防治,家庭应当是第一道防线,家长应当在子女教育上多花时间和精力,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首先有良好的心理状况和健康的行为,然后才能对未成年人开展家庭心理教育,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掌握科学的方法,注重内容和策略并最终与学校教育行为合力。

 

学校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性教育的重要阵地,尤其是要上好中学阶段的生物课,并辅以各项有益活动。目前一些学校存在着只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也有一些老师不好意思或是不愿讲述生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学校要积极改变这种状况,认识到性教育、性法制的教育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重要意义。上述张某涉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案中,如果学校在平时注重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则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一些未成年人在异性好奇的心理支配下作出不良行为。

 

同时,青春期教育应当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例如瑞典的青春期性教育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瑞典不仅在学校开设完备的青春期教育课程,而且其全国已经拥有200多个少男少女门诊,门诊成员主要由心理学界人士和医学界人士组成,免费向23岁以下的青少年开放与治疗。

 

青春期一直被称为金色年华,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青春期也是人生成长路上的一道险关,青春期教育应当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法制化的体系,例如美国从1912年就开始培养中小学性教育师资,70年代开始,所有中小学校就都开始了性教育课程。在我国,处理青少年青春期犯罪个案时,使人感受最深的便是学校青春期教育的缺失所导致的未成年人无法抵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

 

三、少年刑法之域外借鉴

从20世纪开始,各国开始纷纷针对青少年犯罪单独立法,将少年犯罪与成年犯罪区别对待,少年刑法理论的产生是建立在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的基础之上,在客观主义刑法理论支配之下,少年刑法不可能从普通成人刑法中脱离出来,由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认为,对少年刑法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主观主义刑法理论的产生,而主观主义刑法理论也进一步为少年刑法铺垫了理论基础。

 

少年刑法的存在首先要承认两个理论:“打破抽象‘理性人’假设”以及“未成年人观念”。在打破抽象的“理性人”假设下,“个人”被刑法所接受,未成年人与成人是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设立特别的刑法加以保护和规制,特别的少年刑法应当遵循与成人分离以及放弃报应刑等原则。

 

其次,少年刑法的设立也涉及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博弈问题,按照比利时哲学家佩雷尔曼的观点,形式正义是指“对每个人同样的对待”。实质正义则是取决于制度本身的正义,正如罗尔斯认为的,形式正义是手段,而实质正义是目的。少年刑法的产生也正说明了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少年犯罪与成人犯罪已绝非简单的“度”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适用“从轻、减轻处罚”等规定,特别是洛克“白板说”的产生使得成年人对少年犯罪产生了深深的自责感,也催生了少年刑法的产生。

青春期教育教案范文第5篇

近两年我一直担任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教学内容涉及了一些青春期的知识,发现这部分内容很有必要,青春期是孩子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一切对他们来说似乎都明白,一切又是那么新奇和陌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造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所以我对小学生的青春期心理教育进行了研究,也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

早在五十年代,敬爱的就提出青春期教育的问题。各种媒体、书刊就没有中断地建议、呼吁此事。但是却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恐惧、早恋、未婚先孕……追源溯本都是青春期培育的落点不佳,知识零落甚至缺乏所至。青春期,是少年男女的身体发生巨大变化,开始显现出各自鲜明的性别特征的时期。青春期的特征表现为生理、心理、行为的突变,而生殖系统是身体最后发育的一个系统,在青春期发育迅速并渐趋成熟,开始对两性问题产生兴趣,逐渐有了恋爱甚至性的要求,但这又与社会要求处于矛盾甚至冲突的地步。如果不及时进行正面引导,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至于影响他们的一生健康、行为以及学习、工作能力,甚至有个别人将严重危害家庭和社会。

有很多惨痛的事例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北方晨报曾报道了一个这样的事例,人们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一个塑料袋从天而降,而更让人们惊异的是袋中居然装了一个刚生下的婴儿,原来是16岁的小女孩在家中生下了这个孩子,她想都没有想便把孩子从楼上抛出,一个小生命消失了,可是又给她本身带来多少伤痛呢?

大家都知道,人类在一生不断接受教育的长期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从出生后至四岁的婴幼儿时期,这时要进行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
一个是对十岁至十五岁的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为什么要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是一个让很多人觉得尴尬,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的特征(称为第二性征,即外观上的各种特征),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

由此可见,儿童少年不仅需要生理卫生保健知识,他们还有一个如何面对大众传媒及社会各种信息的问题,、繁殖、恋爱、接吻等已成为他们熟悉的字眼。所以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现象,对学生进行早期青春期教育很有必要。

二、青春期教育的落脚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青春期是指10至20岁的青少年。小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学家调查通查表明:男孩一般15岁左右,女孩13岁左右都已大部分进来了青春期,而人的生理变化必将又会引发心理上的变化。有专家认为,幼儿和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就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性器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逐步开展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知识、性病防治以及避孕知识等教育。

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教育部门已经逐渐加深了认识,也开始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三年级开设的生命教育一课中,第一课就是《妈妈肚子里的我》,在课前我问孩子们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回答不一:有的说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有的说是爸爸的变的,当我说出答案―――孩子由爸爸的与妈妈的卵子结合,胚胎在妈妈的子宫里成长十个月,最后分娩,孩子们听得非常认真。可见孩子们对青春期教育非常渴望。

我认为在小学四五年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此刻的孩子知识容量和知道记忆才能均已达到了一定水平,又不会在青春期教育的同时引起生理上条件折射,更不大会引起心理拦截,可以免去不适时期而引起的诸多负面效应。

三、青春期教育的遗漏处

作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我欣喜的看到我们国家的教育专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我们的青春期教育已经走入课堂,《公共卫生教育》一书已经在五、六年级安排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我们近年又开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有了正规的生命教育教材。我国的小学教育开始了对青春期教育的关注,但是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遗漏问题:

1.学生缺少必要的性生理卫生知识

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忽视,致使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处在性无知状态,对已出现在月经初潮、遗精等生理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不懂是怎么回事,不知该怎么办,就会造成紧张、恐怖的情绪。由于许多青少年对遗精、手浮、第二性征发育等性知识毫无所知,不知道这是青春期性发育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反而一味责备自己等。有的孩子隐约感到这些与性的问题有关,更羞于启齿,甚至引起类似犯罪的心理。

据有关凋查资料显示,有50%左右的女生和30%左右的男生对她(他)们的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感到神秘、紧张、害羞和恐惧。有50%的女生和16%的男生对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变化感到害羞、不安和不理解。

我的孩子今年十三岁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妈妈,我的小最近怎么大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可见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第二性征变化关注了。还有一些女孩子对自己来月经、男孩子对自己遗精觉得是耻辱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教师对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很有必要。

2.学校忽视对生理卫生教材的应用

北京曾对中学生实施青春期性教育的基本现状作了一次调查,情况如下:有32.8%的母亲在女儿第一次来月经之前,没有告诉过孩子如何处理;
有56.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懂得性,用不着教育”这一观点;
59%的中学生明确反对“性教育会导致孩子有更多的”;
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他们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策略”。

调查还显示:21.3%的学校没有有关性教育教材,即便有教材也只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简单的一节内容,而且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重视,有的老师甚至忽略不讲。

四、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场

1.青春期教育要改变观念

青春期教育归根结蒂要落实到态度和行为上。但是,获得知识是基础。如果没有性生理、心理和道德知识的基础,态度和行为就不可能改变,那样的教育就没有力量,就没有说服力。

我们发现教育界许多人谈论性教育,都是在孩子身上做文章,很少强调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性教育。纵观近几年的学校青春期教育,我们发现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性教育始终持保守的态度,头脑中还是存在着“无师自通论”、“教育诱发论”、“素质无关论”等错误思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儿童的性教育。按照心理教育始祖--佛洛依德”泛性论”理论,性教育伴随着人的整个一生的发展。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转变观念,端正性态度,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性教育,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共同承担性教育的重担,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性,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性道德。学校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对教师家长进行如何做好孩子青春前期教育的辅导,让他们了解孩子各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高性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青春期教育要适时适度

适时、适度、适当三原则是在1988年8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中指出的。它要求学校、教师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授青春的教育知识,使青春期教育事半而功倍,卓有成效。因此,“三适”既是青春期教育中的重要原则,也是青春期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如何来改革传统的性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将是我们广大教师家长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青春期教育要男女平等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性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英国性教育论坛的西蒙布雷克说:"男孩子们觉得性教育与他们关系不大,往往都忽略了。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对于家有少女的家庭,告诫女儿小心怀孕成了母亲的当务之急。而对于儿子,家长们放心得多,他们只是提醒儿子不能荒唐,要小心谨慎。因此,建议学校家长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否则就会造成男孩在青春期的迷茫,所以切勿重女轻男。

总之,青春期教育使学生从认识自己开始,学会把握自己,保护自己,理智调节自己的心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我要大力呼吁青春期教育越早越好,有必要从小学抓起。

推荐访问:青春期 教案 教育 青春期教育教案【五篇】 青春期教育教案(精选5篇) 青春期教育教案设计